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态”来形容了:该机的战斗重量已经超过了7吨,在当时没有什么重达7吨的飞机能够灵活机动的,除了hs.p-75。除此之外,还测得了984km/h的高速,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如果非要说一些缺点的话那就是加速性能不佳,飞机有些太灵活了,而且姿态自动稳定系统的反应经常慢半拍,如果飞行员没有足够经验的话很难适应这种飞行特点。这是为了解决前掠翼的问题而放宽静稳定度导致的,由于气动中心接近重心导致飞机自身的稳定能力下降,这也是加装姿态自动控制系统的原因之一。但是,不得不说,这种由于采用前掠翼而不得不做出的修改使得其得到了更强的机动性。因为静稳定度过高的飞机会由于来自于机身的稳定性导致机动性不佳。
后来梅塞施密特的资深试飞员,32岁的卡尔-鲍尔(karl-baur)也试飞了me-120。如果你对德国空军战斗机很感兴趣的话你绝对必须要知道卡尔-鲍尔,他生于1911年11月13日,家乡在laichingen,1931年获得了飞行执照,资深飞行员和工程师,但这不是重点,让他变得十分特殊的原因是,他试飞过梅塞施密特ag公司开发过的所有飞机!包括只造出几架原型机就被砍掉的那些型号的飞机也全部飞过!
在卡尔-鲍尔的亲自参与下,接下来的几次试飞分别测得了最小起飞距离约420米,失速速度186km/h,混合动力和喷气动力飞行最大速度为1000km/h以及活塞动力飞行最大速度841km/h的数据。之所以混合动力和喷气动力的最大速度是个整数那是因为在那个速度上卡尔-鲍尔感到机身出现了明显的震动,他认为贸然加速去突破音障很有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于是便建议设计小组将突破音障作为保留项目留到以后去做。除此之外,他还强烈要求设计小组对在飞机接近1000km/h速度时产生的抖动作出应对措施,因为在飞行时他发现me-p.1072的动力十分充足,很容易超过那个的速度,尤其是在俯冲的时候。
不久后,v2v3原型机相继出厂了,v2原型机被安装了更多的设备进行测试,v3在接收了m-k213航炮后作为空中火力试验平台使用,v4原型机和v1一样,继续进行飞行试验。除了v1至v4外,还有一架全尺寸模型,但是里面的配置完全相同,就是经常被拆的到处都是。(全尺寸模型:我要告你们践踏我的***!研发小组:模型没有***!否定!)
就在1943年12月25日,凯塞林元帅亲自来到了梅塞施密特公司的试飞场,由于事先没有通知,所有的人都对这件事感到惊讶,但是,更为让他们震惊的是他们凯塞林元帅赶到梅塞施密特公司的目的:他要亲自开me-p.1072上天!此时的凯塞林元帅已经有58岁的高龄,而他开始学习飞行则是在48岁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参加过一次空战!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副官都想尽一切办法劝说凯塞林元帅改变他的决定,但凯塞林依然固执的,跨进了v3原型机的机舱里。不过,他坐进机舱里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该怎么启动她?
所有的人忍不住的笑了出来,包括凯塞林元帅也笑了出来:连操作都还没熟悉就要登机参战,不得不说他有点冲动过头了。凯塞林元帅只好从驾驶舱里爬了出来,同时技术人员开始对v3进行改装,将v4上的设备一个个拆下,装到v3原型机上,因为空战不是在机场附近散步,而是真刀真枪的去打仗!同时,凯塞林元帅则找到了试飞队里飞过me-p.1072的弗里茨-温德尔,并在v1的座舱内熟悉驾驶方法和仪表,同时他的副官接通了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获得敌军的动向,但是在凯塞林元帅的要求下,副官并没有透露任何有关凯塞林元帅去向的消息。
18:11分,凯塞林元帅终于选择了自己的目标:去埃森。此时,v3原型机已经改装完毕,已经具备作战能力,所有的设备尤其是fubi-2归航指示系统(现代盲降系统的基础)还有ez-42瞄具全部安装调试完毕,而且还在机翼上加装了两个600升的可抛式副油箱以防万一。由于导弹依然属于管制级武器,所以梅塞施密特公司只好在机翼上额外加装了两门 mg151/20航炮。原本ez-42瞄具并不是me-p.1072的装备,原本应该在第二天装在me-262的原型机上测试的,但是为了能给凯塞林元帅一个完好的印象,所以梅塞施密特教授决定将其装到了v3原型机上,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一举动使ez-42成了德国空军标准装备,间接的导致了德国空军的战果飙升。
就在凯塞林元帅升空,消失在人们视线里后不久,剩下的人就立刻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空军最高司令部,这一报告不要紧,整个德国如同一个装满了炸药的火药桶爆炸了:空军元帅,德国空军总司令兼航空部部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