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时,公孙红雄厉的语声,正响彻山坪。
他沉声道中
"三年以前,兄弟为了探询那东海白衣人的秘密,便乘船东渡,去到了那自古有海外仙山之称的东瀛三岛。
"古老传言,东瀛三岛,本是我大汉后裔,秦始皇时,由徐福率领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求不死仙丹之事,方自迁移过去。
"是以岛上风俗、文字,有大半与我大汉民族相符,对我国远去人士,也大多十分尊重恭敬。
"唯岛上人民,性格却较我邦傈悍残忍,而且生性尚武,一言不合,便可拔刀相向,甚至不借以死相拼。
"岛上武功中也自我邦流传过去,但经过许多年演变之后,已渐渐变得更为辛辣狠毒,这自然也与当地民情有关。
"岛人所用的兵刃,大多半为一种奇形长刀,刀身长而狭窄,刀锋薄而锐利,锻钢炼刀之术,实不在我邦之下。
"岛人所用刀法,简单而不复杂,但岛上武功流派,却有不少,只要有三两着精妙的刀法,便可独树旗帜,自立宗派。
"此刻我随口道来,岛上武功流派,便可分成二十余之多:残月无双流,一刀流,天龙秘法流,柳生英雄派……这几个流派,可称为其中之佼使者,正如我邦之少林、武当、昆仑等门户情形一样。"他说的这番话,虽然还未转入正题,但却是群豪听所未听,闻所未闻之事,是以人人惧都听得全神贯注,目不旁瞬。
骚动自早巳平息,山坪上一片静寂。
唯有公孙红响亮的语声在继续着……
他接着道:
"我抵达岛上之时,情况既不熟,言语更不通,是以在开始一年多里,简直可以说一无所获。
"但在四处流浪了一年以后,与岛人已可略略交谈,对岛上各门武功流派,也有了些认识。
"而这时,岛人乃渐渐知道我乃自中土远去的武士,对我所用之兵刃,所使之招法,更是大觉兴趣。
"于是各流各派的门人,宗主,早有不远千里而来,与我切磋,向栽树教,其人对武道态度之认真,亦颇足为我邦武人借镜。
"我并非为了与人比武较拉而去,若非被人逼得万不得已,绝不与人动手,纵然与人动手,亦是点到为止。
"在这段时期中,我自觉若论博大精深,被邦武功,虽远不及我邦,但其刀法之准确、狠毒,却非我邦刀法能及。
"尤其柳生英雄派之刀法,所讲究的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实已与我邦内家正宗之精义,不谋而合。"而据我所知,那东海白衣人的武功亦似与柳生英雄派颇有渊源,于是我便着手从这一方面,探询那白衣人的来历。"他说到这里,连宝儿都暂时抛开了心中纷乱之思潮,凝神倾听——这本是当今天下武林中最最吸引人的话题。
公孙红接道:
"当代东瀛武林,辈份最尊,武功最高,见闻最博之人,便推大和柳生英雄派之宗主柳生藤齐、京都吉冈正雄与以一流太刀名震四邦的伊势桑名郡太守北昌具教三人。
"我与这三位东瀛的武林前辈,一夕长谈之后,不但在武功上得益非浅,而且也果然探询出那东海白衣人的来历。"说到这里,人丛中才忍不住发出一片惊叹声。
公孙红道:
"数十年前,中原武林有位奇人,此人智慧绝高,唯涉猎太广,而人之智力终究有限,是以此人虽然兼通百艺,但所学便难免驳而不专,尤其武功一道,此人虽然身兼各门武功,但亦都不能达到巅峰。
若是换了别人,仗此一身艺业,亦可行走江湖,但此人雄心万丈,志比天高,绝不与一般江湖俗手较量,而专寻武林中之绝顶高手。
"在如此情况下,他自是每战必败。"
说到这里,公孙红面上都不禁露出惋惜同情之色,长长叹了一声,方自沉声接口说道:
"此人落拓江湖,潦倒半生,暮年时方得一子,此人鉴于自身之悲掺遭遇,自不愿他的儿子重蹈覆辙,是以他决心要以自已有生之年,将他的儿子造就为一代武林奇才,好为他吐一口气。
"但此时中原武林中实已无他立足之地,于是他便携同犹在襁褓中之爱子,飘洋过海,远赴东瀛。
"自他爱子一人人世,他便以百草制成药水,锻其筋骨,他爱子初能学步时,他便开始传授其武功。
"他竞不令他的爱子浪费一分一刻时刻在别的拉艺之上,他竟要他的儿子将一生精力生命,全部贡献给武功。
"要知此人兼通各门武功精义,只是不能专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