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前所未有(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为什么不加息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步履维艰,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央行的独立性不足。“收货币稳通胀”是目前央行应该做的事情,但央行除了一步步提高准备金之外。似乎并无他法。
    2008年前5个月,央行在“少发钱”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数据显示。其主动发钱地速度超过了内生的货币需求地增速。不仅如此,央行也没有做好“多回笼”货币。
    央行的做法是不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CPI步步高升的事实说明这一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么,为什么央行不加息呢?加息意味着银行可以增加对货币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回笼流通中的货币的目的,央行的专家显然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一点。
    如果加息,则意味着央企与民企一样,都会承受较高地成本。而提高准备金对央企的影响不大。相比较而言,一些相关部门更偏好提高准备金而不是加息来“稳通胀”。因此。这显然已经不纯粹是一个货币政策的问题,而是涉及到部门利益的博弈了。也就是说,加息不加息,其实不是央行说了就能算的。这或许才是央行不加息的现实考虑。
    这就相当于要求银行体系变相地为央企提供在通胀情况下的优惠,是另一种形式地补贴。而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贷款,底层消费者正承受着银行的负利率和高物价。离权力中心越近越容易摆脱通胀地压力。而处于权力末端的底层却深受通胀之苦,这跟央行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足是分不开的。
    这个时候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仍支持美元
    “中美经济对话首先利益一致”一文指出。此次对话,中美双方在共同面对通胀威胁时,将形成利益大于汇率分歧的新局面。事实上,近日以来地中国外汇储备配置结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已经用自己地行动承认了中美共同利益。
    因为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美元资产处置不可以邻为壑。经过连续两个月地增持,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余额再创新高。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4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为5020亿美元,首次站上5000亿美元关口。令人意外的是,关于外汇资产结构的这一重要数据在中国国内引起的反响并不热烈。媒体评论大多认为,尽管我国外汇资产配置的美国国债绝对额上升,但其在外汇储备中占比仍在下降,这种增持本质上不过是“进二退三”的常规现象。
    先看近期中国是如何配置外汇储备增量的。3、4月份中国增持美国国债规模分别为37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同期,3月份中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额是350亿美元,4月外汇储备增量更达到750亿美元。分析当月美国国债占外储增量的比重可以发现,最近两个月中国对美国国债增持的速度是在下降。
    同时,中国全部外汇资产中配置美国国债的比重也并不高。按目前中国外汇储备1.75万亿美元的总规模推算,美国国债占比不足30%。对照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二的日本,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较之还要少102亿美元。但考虑到2007年初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尚在4000亿美元水平,因此,随着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中国尽管没有依比例规则大规模增持美国国债,但也没有减持。
    联想起2007年初,中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速曾引发了国内外关于中国外汇储备配置的诸多讨论。国内有建议通过增持美国国债成为美国最大债权人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有建议抛售美国国债加剧该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当然,也有建议政府加快抛售美元,同时加大其他货币和商品储备的。
    而美国国债持有国,包括美国自己,也对中国的态度充满疑虑。外界担心。中国抛售可能会给身处次贷风波的“美国骆驼”带来“最后一根稻草”……现在地数据表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没有选择以邻为壑的策略,在平稳增加外币权益类投资的同时,对美国国债的投资仍维持在正常水平。“不抛弃,不放弃”,这也应该是一个新兴大国负责任的做法。
    维护美元“旧秩序”符合国家利益。分析世界经济的运行逻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塌后。美元地本质已蜕变为美国政府对外签发的债权凭证,而美国国债则是美国“制造”地用来吸收过剩美元的一种金融产品。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虚拟化,世界经济运行逻辑进入了一个新的模式------美国签发美元作为债务凭证,通过国家负债方式直接交换其他国家商品;然后,其他国家再将过剩美元投资于美国资产。
    这个游戏有赖于美国资产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更有赖于世界对美国国家实力的信心。正是这个有些类似纯忽悠的“新玩法”,逐步将世界经济拖入到了今日泡沫化的境地。所以,世界各国对美元恨多于爱。依赖多于无奈。
    作为由美国做局的这个新游戏的新玩家,中国利用欧美大国地经济强势和外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