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焦点议题。其中论据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成长与股市表现之间所出现的割裂与背离。诚然,股市乃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于投资界中一个朴素认知和流行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股市的扬涨跌落果真能够忠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的荣辱兴衰么?这不仅是三年来全球股市崩陷之后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困惑与迷思,而且对于当前中国股市是否边缘化的讨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赵百川道。
林洛道:“中国股市滞后而失真的晴雨表,是股市集中的反应,中国股市自1980年底创生以来,已经凛然经历了十二个寒暑春秋。既有轰轰烈烈也有浑浑噩噩,既有风风火火也有莽莽苍苍。那么中国股市行进的步伐是否辉映出了其经济高速成长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并非一个简单地“是”字“否”字所能涵盖。过去九年内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股市指数变化的运行轨迹。其中的股市指数采用了美国道琼斯公司所编制的中国股市指数(DowJonsChnInx)。作为中国股市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统一市场指数,自1993年底以来就稳定覆盖了上海和深圳A股市值总额的80%,因而具有恒定地股市覆盖率和代表性。图一向我们揭示了中国股市的几个显著特点和规律。
首先,中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和稳定地成长之中。而股市却呈现出几乎是有规则的波浪形运动,尽管其振幅远不如香港股市强烈,频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显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昭示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性变化,也印证了股市的总体上升趋势。最后。股市的上涨幅度从未达到过经济的增长水平,尽管2000年时一度十分接近。换言之。中国股市的滞后确实没有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傲人成就,至少过去九年中如此。”
赵百川问道:“那你怎么看待美国股市?”
林洛道:“美国股市正在向另一个方向走去,从晴雨表演变为独行侠,那么“经股背离”地现象是否仅为中国特有呢?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目光来审视一下已经具有两百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国市场。过去三年的美国股市明显与经济走势渐行渐远。虽然经济在2001年中出现了“临界性”或“边缘性”衰退,但三年之中仍然展示了7.7%的温和增长率。相形之下,美国股市在同期内却一败涂地。投资者非但没有领略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无力自拔,可谓是“风调雨不顺”、“国泰民不安”。长年来迷恋股市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挥泪而别。纵观1990年以来地美国市场,股市大起大落。大涨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用华尔街的时髦语言来形容,就是跟随“非理性繁荣”而来地“非理性崩溃”。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启蒙运动中,俨然经历了一次精神的炼狱和灵魂的洗礼。过去八年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仿佛只是在梦境中潇洒地走了一回。因此,“经股背离”地现象在美国也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虽然六十多年来股市确实一度扮演过经济晴雨表地角色,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林洛停顿一下道:“亚太地区地股市是虚虚实实的晴雨表如果有人认为美国股市过于遥远和庞大,缺乏适当的可比性。那么探览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发达市场或许启迪更大。图三显示了日本自1995年以来的经济变化与股市走势,其中有几点值得一书。曾几何时。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与致命的诱惑,七年中暴涨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们鼎沸的讴歌声中,股市却轰然倒下。到今年三月初,股市已经从1989年底的峰值暴跌了80%,重返1981年时的水平。十多年来。万千投资者们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遗失的梦。股市留给他们的仿佛只有“忍将历史带泪看”的凄楚和悲壮。多少人会从图三中认可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推论呢?与早年的美国情况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与股市也算得上是携手并进。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场也泛起了阵阵红晕。但始终落伍于经济的行进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围绕着经济成长经历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喷薄而出,带给投资者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又一次次地重归沉寂,留给投资者一个个美丽的误会和一片片残缺的记忆。所以就香港历而言,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似乎不是强词夺理也是牵强附会。过去三年的疾风骤雨使全球股市繁华落尽。许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资的真谛之后,纷纷开始怀疑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说其是,为何股市运动时常与经济成长背道而驰?说其不是,又该如何解释资本市场理论和金融投资常识?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题令众多中国乃至全球投资者深感迷茫与困惑。股市与经济之间地晴雨表关系竟是如此的朦朦胧胧、虚虚实实!”
赵百川问道:“经股背离的根源是什么?”
林洛道:“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股市赖以生存和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