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六个凉菜之后,就开始上热菜了,按照川菜宴席的习惯一般就是先蒸后焖再汤再炒再甜品。
头汤开席,是松茸鸡汤,鸡用的整鸡,汤香味美。
之后是主菜,菜品有卤汁鲍鱼,萝卜烧辽参,鱼唇豆腐,龙虾鸡淖,...
周至笑着摆手:“那茶饼是李三哥送我的,我可不敢随便给人。你们要真喜欢熟普,我可以带你们去认识一下李三哥。他那里有不少好茶。”
正说着,刘姐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一进门就喊道:“让各位久等了!“
“刘总这是又去谈什么大买卖了?“张诚打趣道。
“可不是嘛!“刘姐一边摘下墨镜一边说,“刚才在隔壁茶馆跟几个港商谈合作,差点耽误了正事。“
费观起身给刘姐倒茶:“来尝尝这熟普,小周给我们讲了一堆关于普洱茶的故事,听得我都想投资茶叶生意了。“
刘姐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茶不错啊!比我在港岛喝过的还要醇厚。小周,你这故事讲得怎么样了?接着讲啊!“
周至笑道:“刚才说到粤省人爱喝熟普,后来还把技术传回了滇中。其实现在市面上的熟普,大多数都是按照当年粤省的技术生产的。“
“难怪我上次去滇中,发现那边的茶厂都挂着‘传统熟普工艺‘的牌子。“刘姐若有所思地说,“听你说起来,这茶叶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岂止是故事。“周至正色道,“这里面涉及到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你知道为什么滇中会成为普洱茶的主产区吗?“
“因为普洱市就在那里呗。“
“这只是表面原因。“周至摇头,“真正的原因是滇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那里海拔高、湿度大、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茶树生长。而且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麦小苗突然插话:“茶马古道?是不是就像丝绸之路一样?我也听说过一些。“
“差不多。“周至点头,“茶马古道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那时候中原王朝需要用茶叶换取吐蕃的战马。到了明清时期,这条商路更加繁荣。特别是民国时期,为了抗战需要,大量物资通过茶马古道运往内地。“
“听起来很有意思。“刘姐来了兴趣,“要不要我们几个合伙开个茶文化博物馆?正好现在国家也在提倡传统文化复兴。“
费观点头附和:“这个主意不错。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果能打造一个集品茶、展览、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场所,肯定有市场。“
张诚却有些顾虑:“可是做这种文化项目,前期投入太大了。而且现在市场还不明朗......“
“放心吧老张。“刘姐胸有成竹地说,“我已经联系了几位港商朋友,他们都很感兴趣。要是这个项目做成,不仅能赚钱,还能提升咱们这边的文化影响力。“
周至听着几人的讨论,突然想起一件事:“说到茶文化,还有一段历史不得不提。建国初期,为了打破西方封锁,国家曾经用普洱茶换过外汇。当时粤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专门成立了工作组,研究如何提高普洱茶品质......“
众人聊得正兴起,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李三哥抱着一个木匣走了进来,满面红光地说:“听说你们在喝我的茶?也不提前跟我说一声!“
“这不是怕你舍不得嘛。“周至笑着起身,“正好你在,刘姐他们打算搞个茶文化博物馆,你这个行家可得帮帮忙。“
李三哥放下木匣,神秘兮兮地说:“巧了不是?我刚从滇中回来,带回来不少好东西。你们猜怎么着?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澜沧江畔有个叫景迈的小村子,那里的古茶树群落保存得相当完好......“
就这样,一场普通的茶会,渐渐演变成了一场关于茶文化的深度交流。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随意的聚会,日后竟真的催生出了西南地区第一个现代化茶文化博物馆。而那个叫景迈的边陲小村,也因为这次偶然的发现,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周至看着李三哥带来的木匣,笑道:“三哥又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李三哥得意地掀开木匣盖子,一股浓郁的陈香扑鼻而来。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茶饼,只见茶饼表面泛着油润的光泽,边缘微微卷起,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是我在滇中收来的老茶。”李三哥将茶饼轻轻放在茶桌上,“你们猜猜,这是哪一年的?”
费观凑近了仔细端详:“这茶色沉如墨,香气醇厚,至少也有三十年了吧?”
“哈哈,你这眼力还是那么准。”李三哥笑着点头,“这确实是八十年代初压的熟普,是我在景迈村一个老茶农家里收来的。”
刘姐好奇地问:“景迈村?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那个古茶树群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