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十万铁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深山密林,属下根本就没有往颖水方向派谴斥侯哪。”
    “正南。”袁尚怒道,“下次当引以为戒。”
    “是。”审配道,“下次一定吸取教训。”
    “报……”审配话音方落,忽有偏将入帐禀道,“大将军,前来袭营的敌军虽然不多,却极其骁勇,尤其是领军大将更是无人能撄其锋,我军已有数十员健将丧命在他的刀下了,现在后军大营、左军大营已被攻破,敌军正杀奔中军大营来了。”
    “报……”偏将话音方落,又有牙将入帐禀道,“主公,城内叛军也杀出来了,正在猛攻前军大营。”
    “报……颖水河畔火光冲天,正有大队人马从江中杀上岸来。”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袁尚脸色剧变,顿足道:“即刻传令,全军弃守城东大营,退往城北大营。”
    次日,城北大营。
    袁尚率残部在袁熙的接应下刚刚逃进城北大营,坐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坏消息再度接踵而来。
    “主公,谯郡发现大队东吴轻骑,正向陈留快速逼进!”审配脸色苍白,向袁尚道,“陈留一旦失守,我军的粮草补给线将被吴军截断,后果不堪设想哪。”
    “主公,平舆以南五十里发现大队吴军!”审配话未说完,逢纪又匆匆入帐向袁尚道,“据斥侯回报,这队吴军至少有好几万人,军中一杆大旗上绣着斗大的‘周’字,看样子是周瑜亲自领军出征了。”
    “主公,昨夜袭营的果然是吴军。”审配又道,“现在东吴水军正从颖水水路向平舆城内源源不断地运输军队、粮草,短期内攻克平舆城怕是没可能了,配以为不如趁早罢兵,先退回濮阳再做计较?”
    “怎么会这样?”袁尚蹙眉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无怪乎袁尚感到郁闷,仅仅一夜之间,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势就骤然变得恶劣无比!周瑜和吴军的出现,让袁尚军的形势急转直下,现在不要说攻克平舆、歼灭袁谭叛军了,能否安全撤返濮阳都得打个问号了。
    “主公。”逢纪也劝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撤吧。”
    “唉。”袁尚仰天长叹一声,黯然道,“传孤军令,撤回濮阳。”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99年)六月中旬,周瑜率领四万(合肥大营三万骑步军,巢湖大寨一万水军)水陆大军北伐中原,袁尚不敢恋战,率军仓惶撤退,结果在颖阳附近遭遇全琮、徐盛伏击,大败。
    在陈留又遭太史慈骑军截击,再败。
    七万大军溃不成军,最终袁尚、袁熙仅率八百余骑仓惶逃回濮阳。
    建安十二年七月,袁尚弃守濮阳逃回邺城,袁谭在周瑜的帮助下成功夺回兖、豫两州,同月,吴军都督黄盖率领两万山越精兵出广陵北叩徐州,与周瑜、袁谭会师彭城,而此时,马跃大军才刚到关中,距离洛阳尚有千里之遥。
    不过,十万西川降军却已在六月底顺利开进南阳,在新野以北的穰县、安众、育阳一带暂时驻扎下来。
    [题外话:袁尚的溃败略写了,毕竟周瑜也不是主角,而且四万吴军配合袁谭至少两万残兵打败袁尚七万军队,可谓顺理成章。还有前文说过一生之敌,一生之敌只是剑客对周瑜能力的认同,并不意味着一定得有极大篇幅的戏分。]
    长安,凉公别府。
    李肃将来自洛阳的急书一卷卷递与马跃,马跃逐一过目半晌无语。
    贾诩却是喟然长叹道:“不愧是周瑜啊,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干净利落地将袁尚赶回了河北,现在周瑜、袁谭、黄盖三路兵马将近八万大军已经会师彭城,徐州的曹豹只怕是撑不了太久了。”
    法正也道:“徐州自陈圭病死、陈登入朝后,便再无能人,以曹豹的能力,坚持两个月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马跃沉声道,“吴军大兵压境,以曹豹、孙乾为首的徐州士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完全有可能投降!毕竟,杀死孙坚的陈登已经迁任南阳太守,东吴和徐州之间不再存在深仇大恨。”
    贾诩道:“如果真让吴军兵不血刃占领徐州,再加上淮南以及江东五郡,孙权便有了钱粮人口的支撑,如此武有太史慈、周泰、蒋钦等大将,文有徐庶、张昭、步骘等能臣,又有周瑜统领三军,再有三到五年的时间,孙权就该取代曹操成为主公的心腹大患了!”
    “看样子有必要提前出动三部万户的漠北铁骑了。”法正道,“十万川军新降,军心未定,而且士兵素质良莠不齐,恐难当大用,只靠洛阳大营的三万精锐东征,则胜负难料,在下以为只有出动十万漠北铁骑,方可确保必胜!”
    “嗯,的确是时候了。”贾诩附和道,“正好袁尚想反攻中原又缺兵少将,谴使前来向主公求救,主公何不假意应允,令十万铁骑横穿河北平原南下,先以假道伐虢之计灭了袁尚,然后再渡河进击中原?”
    “好!”马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