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向太政官呈交的《创建海军建议书》中提出:“皇国是一个被分割成数岛的独立于海中的岛国,如不认真发展海军,将无法巩固国防。当今各国竟相发展海军,我国则十分落后。因此,他国对我国殊为轻视,出言不逊,甚至干出不法之事。若我国拥有数百艘军舰,常备精兵数万,那么他国便会对我国敬畏起来,哪里还敢有今日之所为?”
这份建议书认为,在今后七年里,日本应将岁入的五分之一用作军备。日本明治政府奉对外侵略扩张为最高国策,制订了以武力政府亚洲的所谓“大陆政策”,将朝鲜和中国列为其侵略扩张的首选目标。为此,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大举扩充以海军为核心的综合军备,接收幕府军舰,引进西方造船技术并改造原属幕府的横须贺造船厂,派遣海军造船留学生,聘用外国海军教官,兴办海军院校,组建新式舰队。明治天皇甚至还亲自发起从每月的薪俸里捐款建造军舰的运动。1883年起,将酿造业、烟酒业的税收2400万日元作为海陆军经费,连续八年建造军舰,到1891年已经吨位超过北洋水师。
为了殖产兴业,派出了日本历史上最庞大的使团,出访欧美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地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正是在德国,日本使节团似乎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刚刚完成国家统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招待宴会上对他们说: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这番话让日本人感同身受,他们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
德国是当时欧洲发展最快的后发国家。几千年来,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老师。
回国后主导日本工业化进程的,正是岩仓使节团的副团长、自称为“东洋俾斯麦”的大久保利通。
为了文明开化,天皇和他领导的政府在连支付设立小学补助金的余力都没有的窘境中,于1872年通过了具有国家根本大法性质的《学制》,硬是咬紧牙关,在国家财力极为困难的状况下,把用于教育的拨款提高到仅次于海陆军省和主管工矿、铁路的工部省拨款,位居第三。在第一个10年内,文部省的累计开支即达780多万元,占同期全国财政支出的7%以上,使教育具备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天皇还号召日本国民不惜一切牺牲,勒紧肚皮,出资兴办学校,普及中小学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面貌。到明治末年,日本的就学率就超过了95%,这在当时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中都是未见的,在目前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难于达到的。人们在乡村旅行时看到,村中最漂亮的建筑物必定是小学校舍,而不是村公所或哪一级官吏的私宅。
这一切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国力增强了,建立起强大的陆军海军,不平等条约废除了,去掉枷锁的鹤将目光锁定在沉睡的巨龙身上。
对睦仁来讲,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毕竟历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甲午战争是日本大胜,那之后日本就走上了快车道。
睦仁站起身来,对群臣说道:
“众卿家随朕来,去迎接凯旋而归的勇士吧!”
一个小时后,长崎码头,海风将大臣衣服吹起,将阴冷的气息送给这些迎风而立的白痴,而作为最大的白痴,理所当然吃到了最多的阴风。
“啊嚏”睦仁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浑身发冷,群臣在旁只好硬挺着。
还好,帝国的勇士们没有让睦仁白等,吉野号出现在人们视野内,看样子没有什么破损。码头等待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人们等待看到其他两艘英雄的舰艇出现。十分钟过去了,直到吉野号停泊完毕,那两艘舰艇还是没有出现。当吉野号大副将带血的战刀递给睦仁时,睦仁信中最后一丝侥幸也被打得粉碎,只觉得眼前一黑,睦仁翻倒在地人事不省。
翁同龢宅邸,翁同龢与几个清流正在密谈。
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