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五巨头重聚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思明看了看正盯着自己的众人,他将众兄弟召集过来,当然不是为叙旧的,他有一个宏伟的蓝图等待着兄弟们去开拓。
    “未来的方向主要是电子类,一是集成电路的研发,包括计算机处理器;一是无线通讯科技产业。这两方面现在属于高科技,各国都在未此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国在这方面差距不小,而十年前我们的差距并不这么大。但这个行业,是我的专业,我可以严肃地告诉大家,我可以保证在技术上领先别人。虽然我不能将我头脑中的所有的知识变为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对于别的专门人才来说,则是无价之宝。嗯,这牛皮吹大了!”李思明满怀信心地说道,但是他的话却让众人眉头紧锁,他也觉得说得有点大了。
    “阿明,你说的是认真的,不会诓我们吧?”张华说道。
    “当然没有,我在北大的情景大帅清楚,我可是天天泡在实验室和资料室里的。”李思明无法说清楚,只好拿当年的经历来做证明。
    “这点我倒是可以证明。不过,阿明,未来的这些高科技暂且抛开不说,你现在好像没有那么多钱吧?”大帅置疑道。
    “所以我现在在拍电影啊!你放心,我可以保证足够的钱来投资。”李思明道,“你们不知道,在美国一部电影可以挣回几个亿美金,无法想像啊。尽管这很挣钱,但对于一国的科技实力的提升并没有任何的价值。”
    “阿明计划去美国拍电影。”曾智插话道。
    “我理解你们对我的计划没有信心,任何智商正常的人都会认为我疯了,但是我希望你们再给我一年的时间,用一年时间证明我有筹集资金的能力,这总行吧?”李思明满脸希冀,他知道兄弟几个能聚在一起,完全是因为他们之间最真挚的友谊,而不是自己的“宏伟蓝图”,他内心的深处有着深深的歉意。
    “阿明,瞧你说的,好像我们丢下你,不管不顾似的。”张华对李思明有些乞求的语气不满,“那块地,就是用来种蔬菜,也能干一番事业!”众人点头,并没有反对。
    “将来我们的公司不管如何主要抓两方面,一是科技二是人才,要两条腿走路,这才是一个科技公司成功的关键。
    在公司成立后,并不急于生产制造,而是先建立实验室,投入尽可能多的钱,寻找有过国外留学经验的学者或者科学家来研究,研究成果将成为我们的专利,让外国人看着我们的脸色行事,这方面我已经有了初步的行动,目前北大已有超过十人接受了我的资助,在明年夏天的时候他们将去美国留学,在未来他们将成为我们公司科技骨干力量,我想通过他们吸引更多的留学生能回国效力,这一项投资花得太值了,想起来我就想笑。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按照现代先进管理制度管理企业,让企业的管理水平真正和国际接轨。如果有一天,我们公司将毁于一场大火灾,但是只要有这两点存在,我相信我们仍然可以白手起家。”李思明发表着自己的演说。
    听者已经目瞪口呆,他们为李思明的想法震惊,李思明的计划显然比他们想象的要宏大,李思明也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嗯,我有点迫不及待了!”曾智叹道,“看来当务之急还是怎么多挣些钱。”
    “当然,我们搞得是高科技,一时还不能形成生产力,也不会一上马就去搞规模生产,而是研究先行,先搞好技术积累。在搞研究的同时,我计划先投资家电,如彩电、冰箱、空调这些行业,这些是见效比较快的,难度较低,如果顺利的话可以有效地支撑我们的高科技产业。目前这方面就单纯的制造方面来说,至少还有二十年的赢利空间,即使将来我们不生产了,我们还可以在家电技术上领先一步,成为市场中的技术领先者。”李思明想到的是要使自己的公司成为一个技术供给者,甚至是技术标准制定者。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时间去证明,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李思明愿意试一试。那个美国人盖茨同样也需要时间去证明自己,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
    有句话不是说:三流的公司卖产品,二流的公司卖品牌,一流的公司卖标准。只有有能力制定技术标准的公司,才是真正强大的公司标准其实就是一种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就在于标准,标准会影响一个产业,谁制定的标准为业界认可,谁就会从中获得莫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
    但很遗憾,中国在“标准战略”这方面的重视源于中国加入wto以后。在没加入wto之前,国外可以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较大幅度的关税。但是加入wto之后,国外对这些产品就失去了关税这层壁垒,而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样对欧美市场就构成了一定威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各国利用技术贸易壁垒即通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