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莫名其妙的女人(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五章 莫名其妙的女人(二)
    曾智的公司叫香江电影制片公司,名字不错,挺有香港特色,不过却不是名副其实。公司位于清水湾,紧临着邵氏的庞大片场。
    邵氏的片场可为香港电影业界首屈一指的,这种制度是仿效好莱坞的,但随着七十年代初嘉禾的兴起,嘉禾发展出一种附属公司的独立制作系统,这种系统渐渐取代了片厂制度。
    邵氏鼎盛的时期是六七十年,不仅拥有制作、发行还拥有数十间影院,但是进入70年代,邵氏逐渐将精力转向电视台,香港无线的成功使邵逸夫这个曾经的电影大亨更决意在电视圈发展,淡出电影市场。大部分的邵氏制作人都转向了无线,南国训练班变成无线训练班。由于无线出产的电视剧非常在海外非常有市场,而邵氏影城却在日益激烈的电影圈处于劣势。而嘉禾则是从邵氏分裂出来的一部分人建立的,曾经因为李小龙而确立了自己在电影圈内的地位。嘉禾可以说是香港实力最坚强的香港电影公司之一。旗下子公司及关系企业甚多,重要者包括:宝禾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威禾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嘉通电影有限公司、许氏影业有限公司、麦当雄制作有限公司、二友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泛亚影片公司等。
    而曾智的公司则是众多小电影公司中的还勉强生存的一个不算太小的公司。
    “你这里的地皮,恐怕比地表以上的所有东西都要值钱吧?”李思明看着这个占地不算大的公司,开玩笑道。
    “这你说对了,我要是活不下去了,干脆把这地卖了,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曾智自嘲道。
    “丑媳妇还要见公婆,带我进去看看吧。我现在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电影圈里的水太深了。”李思明道。
    “知道就好,你随时可以收回你的投资!”曾智道。
    “先看看吧。”
    曾智先带李思明参观了一下库房,里面分门别类的存放着各种摄影机、胶片和器材、道具,看上去有些还是比较新的,这些大多是买了之后就没用过,因为太昂贵了,一般人舍不得用。
    “我想不通,既然不拍电影,当初为什么买这些昂贵的器材干嘛?这不是浪费吗?”李思明问道。
    “当初就连这个公司也不是姓曾的,这个制片场的前任老板因为欠了帐,没有法子,需要将这个片场转让,我三叔就买了他,这也是看在多年朋友的面子上,还别人的人情买的,我们家从不涉足这个行业的。买了之后,也不能闲置着,你看那不是用上了吗?”曾智解释道,他手指着摄影棚方向,一群人正在拍电影。租给别人使用,也算是废物利用。
    这里有四个摄影棚。绝大多数是长方形,适用面积大致在700~1000平方米之间,高度为10~13米,一般可搭制2~3堂大布景。这些两个或三个摄影棚建成一组,有利于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使两个摄制组能在一个组棚里同时进行工作。为了缩短布景在摄影棚中的搭置时间,在棚的附近或置景车间中设一个布景预搭间,先制作好布景的各个部件,然后送到棚内去装配。这个时代的电影在摄影棚里拍摄的较多,后世的许多电影当然也离不开摄影棚,但是因为观众的欣赏口味越来越高,对影片的视觉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喜欢那种具有野外实景的影片。
    此刻正在拍的是一部爱情文艺片,这在这个动作喜剧片称王的年代实属少见,动作、惹笑、刺激、温馨,这些全都是叫好又叫座影片的元素。据曾智介绍说正在摄影棚里灯光照耀之下挥汗如雨的导演,正是在这行孜孜不倦以求一朝出名的某位导演,指挥着工作人员调整着灯光、机位和布景。而他的手下那帮演员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艺校的学生来打工的,算是专业对口,有的是找不到工作来跑龙套碰运气的,当然也有梦想成为大名星的电影演员。
    这位导演显然正为摄影机前的不知所措的演员们发愁。
    李思明也当过导演,不过那是舞台上。舞台的演员们面对的是观众,他们在台上表演,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鼓作气地将多幕话剧、舞蹈、歌曲演完,即使场与场之间稍有间歇,但观众仍在剧场中等待观看。有经验的戏剧或歌唱演员常常会感受到观众的热情,演到最激情的时候也会感到观众被深深吸引,台下寂静无声或随着演员一起升华,到落幕时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满足。这说明观众对他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演员也会因此更好地调整自己,把握人物,李思明知道,只要演员克服第一次上台时的恐惧,就会一场比一场演得更好。
    但拍电影不同,演员们面对是一台冷冰冰的摄影机,它没有表情,没有反应,它会时时在演员的左方、右方、前方阻碍脚步,挡住演员的视线。电影演员完全失去了及时得到观众反应的机会。相比之下,电影演员是可怜的,他们拍完一场戏的许多孤立镜头,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