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的抱怨恐怕要气愤的要死,这人跟人比,绝对会有可能气死几个承受力差的人的。
李思明从美国硅谷挖来一位香港裔美国人来当总经理,还高薪挖来了十多位华人投资分析师。这方面的人才,国内几乎是空白,什么是“风险投资”?这是十分陌生的词汇,恐怕也没几个国人能说明白,好处是这些人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缺点是这些人对国内一无所知,还需要时间去熟悉。
好在富豪股东们也不掺和,也不指望新公司马上就挣钱,对李思明十分放心,根本就没人会认为李思明是个“诈骗犯”,换句话说,李思明也犯不着为这点“小钱”想点子。要是李思明只是一个穷小子,那么根本就没这么多好事了。
李思明在新聘来的总经理熟悉工作环境之前,只做了两项投资。分别是都位于深圳的中兴公司与华为公司,前者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后者完全是一家私营企业。两家公司都是伴随着微星科技的发展而成长起来,依靠微星科技的支援,在程控机上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市场上发展比原本的历史上要快的多,1993年两家公司的销售额都超过了2亿元。
李思明是有私心的,他早就想将两家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甚至是国际一流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以因应将来国内的大规模第二代移动网络基础建设。李思明向这两家公司各自投了1亿美元,对于李思明的“慷他人之慨”,这两家公司感激地无比投地。要是换成其他人,这两家公司一定是捂紧自己的口袋,对这种送上门的钱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李思明就不同了,他们巴不得抓住李思明这棵大树。各自双方一拍即和,迅速完成了股份登记工作,生怕李思明反悔了。
但是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邮电部也直接掌握着众多的通信设备厂,他们也希望获得李思明的投资,跟李思明的关系也是不错的。
“如果你们能组建一个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企业来,我倒是不介意给你们投资。你们虽然早在91年就开发了我国第一台大容量交换机04机,但是为何现在才开始走向市场?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李思明断然拒绝。结果是邮电部并没有不快,他们最终还是组建了一个企业,只不过是一家过于松散的企业联盟,李思明硬是用强大的资本和在政界、企业界的影响力,让这家新企业最终撇下包袱,真正合组,走上了一条光辉大道。
“你听说了吗?李思明的钱多的花不出去了,正找撒钱的地方呢?还不快去捡呐!”走在中关村的大街上,大大小小的老板们见面都这么打招呼。
一时间众多的大小老板们,以及更多有意踏入商海的未来创业家们蜂拥而至,尤其是中关村人。李思明的钱很多,但是他决不会乱花钱,他宁愿将钱捐给生活困难者,也不会向一个只知道破坏竞争规则的人。
中关村的生物圈是一群有着发财欲望和强烈进取心之人的群居而成的,这个复杂的群落中,有野心家,有实干家,有梦想家,也有狂妄家。他们起初都是从技术应用而生存发展的,既然是应用,那么就存在着模仿剽窃,加上自己的挖空心思和某些昙花一现的创造性。他们信仰自由竞争主义,一方面希望政府管的越少越好,另一方面却依赖政府的袒护和资助,一方面他们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制度和环境,一方面他们本身又试图破坏这种制度和环境,甚至不乏胆大妄为以身试法之辈。
这当中有着狂热冒险精神和对技术至上主义持迷信态度的人,有的人在一次次教训中成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更多的人永远只能是局限类似于农村供销社的模式。有的人目光短浅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而有的人却是有着远大理想,并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最初他们是在国家政策的夹缝中艰难生长,但是当国家政策放开之时,他们中大部分人却仍然固步自封,大多数没有走上自主创新之路,陶醉于当个小老板小富即安的状态。甚至有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到底符不符合市场需要,他们呆在一间小屋子埋头做着自以为是的“先进技术”,根本就没考虑有没有实现价值的机会。也有人手中有技术,却不知道如何去开拓市场。
“商业计划,我需要一个商业计划!”李思明对着不请自来的创业家们说道。
“什么是商业计划?”小白满脸不解。
“商业计划,首先,就是你的技术方案要可实现性,你千万别跟我说你筹五十万块钱造一艘航空母舰!那玩意不是你能干的,更不要说你要发明一种能将水变成汽油的技术,那是伪科学。第二,你要有一个管理团队,如何进行日常管理,资金如何使用等等。你千万别总经理、会计、推销员兼接线员,一个人挑!我承认你很聪明,可是你真的不是老黄牛,更不是全能型人才。第三,你的技术方案最终的结果有没有市场,这个市场将会有多大,如何开拓,你得让我知道这些内容,我才可能投钱。你也千万不要说你要生产一种能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