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皇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行在中国金融界的地位一落千丈,若不是把持着过去大清帝国对外巨额结款,它几乎和别的国外银行没有什么区别。
    工商银行所拥有的货币发行权更是为北洋府库充实的主力,建立之初便超过了电报局和招商局的利润总和,天津在中国金融界的地位直追上海,这中间和它有着很深的关系。工商银行令人眼馋的利润同样也让紧巴巴的户部非常眼红,而盛宣怀的这份建立银行的说帖就是针对工商银行来让户部有挖墙脚的机会。
    沈静在盛宣怀的身边安插有眼线,盛宣怀的说帖刚到翁同龢的手中,谭延闿的手中也持有了一份内容相似的说帖。盛宣怀没有想到正是这份说帖给了谭延闿收拾他的最佳借口,谭延闿将这份说帖用电报发往广州,呈交给李鸿章,里面却没有一句额外的附言;另外一份说帖则发到了两江总督衙门——当初发行货币的时候,谭延闿可是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一起干的,现在有人想要朝这个蛋糕中插上一脚,张之洞不能不从中帮忙。
    张之洞反对盛宣怀建银行的理由比谭延闿更充足——中国有一家工商银行拥有铸币权对他来说麻烦已经够大了,若是再出现一家,尤其是像盛宣怀这样会经营的人来办银行,那他的铸币局的日子可就更难过了。
    张之洞和刘坤一当年和谭延闿一起办铸币,但却没有想到谭延闿居然想出通过银行来实现铸币的办法。好在谭延闿无意进入湖广和两江地区,否则这里的银元和银元券都要改姓“谭”。虽然张之洞再次犯了以前的老错误,做事不经行内人仔细谋划,完全是自己一拍脑门就两眼一抹黑的闯进来,但是湖广铸币局开工之后,确实是极大的改善了张之洞的财务状况。他之所以能够财大气粗的向旅顺造船所购买战舰来建设长江舰队,甚至还购买昂贵的靖海级装甲巡洋舰来做南洋舰队的旗舰,除了和谭延闿在美西战争中发了顺风财之外,铸币局的利润功不可没。
    盛宣怀的说帖已经极大的触犯了张之洞的利益,他不反对是不可能的。翁同龢支持盛宣怀办银行有着充足的理由,日本自仿照西法创建银行之后,百万兵饷立筹可得,无须向外国借贷,站在国家的角度而言,翁同龢支持盛宣怀是正确的,更何况这还可以顺便打击谭氏父子所支持的工商银行。
    翁同龢立刻邀请盛宣怀北上商议创建银行事宜,盛宣怀也欣然而往,同时他在京师也四处为盛宣怀创建银行而摇旗呐喊,很是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此后更是替盛宣怀向光绪皇帝呈送了《自强大计折》,以此来抬高盛宣怀的政治地位——盛宣怀是没有功名的,他不能获得正式的出身来步入官场,而是透过李鸿章的关系走向政界,可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身上烙着很深的“李记”印痕。
    翁同龢在京师为盛宣怀张目,那最终的解释只有一个——盛宣怀背叛了李鸿章改投翁同龢的门下,这是自袁世凯在甲午年大战后拿着三千两银票让李鸿章辞去大学士好让翁同龢成为真宰相的有一次性质恶劣的背叛。这也是谭延闿将盛宣怀的说帖寄送给李鸿章的目的所在,盛宣怀过于精明算计,却没有想到朝廷能够让一个汉人掌握几万新式军队在京畿附近,这就非常明确的表示谭延闿正是在圣眷正隆的时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