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兵的文化水平远比自强军要高得多,军官掌握英语和德语很普遍,也更容易应对一些涉外事件……”
谭延闿点点头笑着说道:“这样也好,我的意思是让自强军兵分两路,一路留守江苏,另外一路迅速进入浙江或是安徽,如果我们兵力并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自然优先选择浙江,毕竟控制住沿海便是掌握了经济命脉!”
李韬苦笑的摇摇头说道:“原本参谋部计划是让自强军扫平安徽之敌,浙江是由北洋陆军来完成的,不过先生你要拿广东,这就少了一部分兵力……”
“也不要这么肯定,广东那里有广东水师,就算是自强军那里还有长江舰队呢!对于海军那边的联系我必须要亲自出面,这些曾经是福建船政局出身的海军将领也并非和咱们一条心,不过相对起来,海军文化层次高,将领大多都有出国经历,再加上他们晋升的路线非常狭窄,所以他们未必会对这个王朝有多么忠心……我的意思是先让萧轩乘船南下,若是能够在广东直接登陆占领广州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行则北上江浙或是直接拿下福建——这些沿海省份是必须要拿下的,不然会留出很大的空洞让一些人投机!”谭延闿笑着说道。
在谭延闿的前生记忆中,他所知道的中国海军在历史上原本的辛亥革命中虽然倾向于革命党,但却没有多少作为,这一方面是因为起义军对清朝海军的怀疑,另外一方面这和海军本身的性质有关——中国毕竟是一个以大陆为主的国家,海军造反只能是局部麻烦,再大的能耐也不会波及全国,而且海军造反不是军官一个人说了算,舰长等高级军官只能有部分选择权。
如果若是放在日本或是英国那样的岛国国家,海军的分量自然是重的多,要是放在中国这样的以大陆陆权为主的国家,海军的分量自然不会占据主体地位。尽管谭延闿很重视海军,甚至在他的国防体系设想中,海军的重要性甚至比陆军还要更重一些,但这都不能使海军在造反中的作用超过陆军。一旦像到了这种改朝换代的重大转折时期,海军最有可能采取的动作便是做墙头草,在初期两边谁的忙也不帮,等优势的一方显现出来的时候,海军自然会前来投靠——海军还是需要军港,海军的家人都生活在大陆上,就冲这一点海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谭延闿只增强海军的战斗实力却对控制海军没有多大兴趣,是出于他不会干涉海军的作战,尽管他被外国人称为远东首屈一指的海军专家,但自家肚子里面有些什么货色,他比谁都清楚。他也算准了,一旦他造反,会用电报通电全国,海军战舰上都装备了无线电电报,他一下子占据了北中国,还将清政府的老窝来个一锅端,他就不相信海军对此一点反应也没有!
天亮之后,刘禹和萧轩则在设立在直隶总督府衙的北洋陆军参谋部中开始忙碌,指挥北洋陆军系统为造反做好筹备工作,而谭延闿则选择了休息——一旦自己开枪造反,那今后的数天之中,将会是至关重要,到时候他可能连睡觉的机会都没有。自古以来造反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事业”,可惜这次造反并不是让谭延闿当上皇帝,虽然成功后他的权力和皇帝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中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不可能像皇帝那样过着三宫六院的豪奢生活,他虽然把持权力,不过这个权力最终还是要传递到别人的手中,至于是不是在自己家族内部有人接手,就要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当晚十点,李韬带着一百名精挑细选的北洋陆军士兵乘火车返回京师——他目前是实际负责京师治安的官员,基本上相当于领步兵统领的实权,只不过谭延闿罢去步兵统领之后,这个位置就一直“悬空”。这两年“来无影去无踪”的炸弹爆炸案让负责城市治安的官员几乎各个都想去撞墙,天津知府还好些,有谭延闿一手护着,而顺天府可就是架在火上烤了,步兵统领这个位置不仅是实缺,而且尊贵无比有大把的油水可捞,但是除了荣禄和谭延闿之外,谁想要坐这个位子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如果出了事,那北方荒凉的宁古塔可是等着自己呐!
没有步兵统领,紫禁城钥匙则被收归内务府,而涉及到皇城安全的问题,则李韬受内务府之托来重点做好颐和园、紫禁城等京畿重要地点的防范,这皇城的钥匙自然是要在他的身上!所以就算北洋陆军这边再怎么忙,李韬也必须要回到京师,有他在京师可以配合一千人的“加强警察”部队,可以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谭延闿不希望京师遭受严重的破坏,历史上的庚子事变让天津和北京几乎毁于一旦,他要造反却不想做这个历史罪人。
李韬走后,刘禹代替李韬以北洋陆军参谋部的名义开始向所有北洋陆军序列的各支部队将领致电——“中国有两千万方里之土地,有四百兆灵明之国民,有五千余年之历史,而内受满洲之压制,外受列国之驱迫,内患外辱,两相刺激,十年灭国,百年灭种,其信然夫!……吾今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