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它拿什么来发展工业?国土面积、自有资源和人口数量注定日本不可能像历史上的苏联一样,通过工业和农业的剪刀差来优先发展重工业,日本就是想这么做,也没有这个能力。
在谭延闿看来,英国人在远东这张赌桌上,注定会因为扶植日本来对抗中国付出代价,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岛国就算给它一支舰队也会成为负担,仅是供养这支舰队的日常开销就足以让日本的经济崩溃。问题在于日本需要多少战舰才能够平衡现在中国海军力量?现在一艘拥有四门十二寸主炮的战列舰造价会达到五百七十多万美元。谭延闿的“畸形重工业发展”结合中国的人力成本,可以将一艘北洋级战列舰的成本压缩到四百三十万美元左右,可谓是物美价廉。
当然这中间省去了不同公司的采购价格,隆盛机器厂和汉阳钢铁厂基本上都是以成本价来供货,考虑到天津机器局和江南制造局除了养活一帮人之外还要有研发能力才会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来为旅顺供货。不过北洋级战列舰的外销价格可是六百一十万美元,所获得的利润几家参考国际市场价格来分润利润。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虽然造舰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成本却没有朝着低廉的方向发展,反而是越来越昂贵。根据谭延闿的估算,用不了几年,以后一艘战列舰的造价迟早要突破一千万美元以上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尤其是动力设备和更大口径舰炮的价格上涨更是飞快,他不愿意在海军方面加大投资除了对于世界大战的了解和战列舰的命运之外,也是因为中国没有必要在海军军备竞赛的问题上跟风——世界的矛盾点在欧洲,中国和美国都是“圈外人士”,只要适度发展海军就足够了。
不过谭延闿已经感觉到大洋对岸的那头泰迪熊的思考方式和自己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塔夫脱是陆军将领,但是这次做为罗斯福的代表对于两国达成海军限制性条约显然没有多少兴趣——塔夫脱的陆军将领身份就注定了他肯定会赞成这一设想,但是谭延闿却从和他的谈话中没有感到一丝这方面的味道。从塔夫脱的态度来看,谭延闿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一厢情愿了点——美国尽管在世界列强中还属于二流,但是却已经隐隐的有种锋芒毕露的感觉,但是还要感谢美国议会对泰迪熊的限制,否则美国的船厂每年会造出更多的战列舰来。
正是基于日后的海军越来越昂贵,谭延闿才打算走精品路线,至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只需要多多关注就可以了,在如此昂贵的造舰成本面前,英国人需要给日本输多少血?更何况英国自己还处于风暴的中心,谭延闿断定英国扶植日本的决心还没有到不顾一切的地步,如果真的是那样,那英国还不如自己亲自出手派大舰队来,这样成本还会更低一些。
显然英国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在欧洲有德国的强力挑战,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最近的软弱表现更主张了德国的气焰,本来英法结盟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德国日益高调的外交政策,但是法国的盟友俄国被中国在远东一记猛烈的组合拳给打蒙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短时间中和了英法联盟对德国的影响——谁都知道德国和中国的关系非比寻常,以德国的工业技术力量甚至还肯购买中国的主力战舰,表面上是中国造舰工业的一种成就,事实上这也是德国拉拢中国的手段。
针对英国对日本的扶植,谭延闿更注重对日本经济的控制,准确的说是尽可能的将日本商品赶出中国,这也就让他对收回海关更加迫切了——目前中国控制外国资本和商品抢滩中国的办法还主要是靠“总统的暗示”,这种手法是摆不到桌面上来的,而且总有不怕死的商人去抱外国人的大腿。谭延闿对此已经忍受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出于那个方面的考虑,收回海关都是势在必行,要不然光是目前中国海军舰队不要说是造新舰,就是光保养训练也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有海关除了可以保护本国工业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关税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那么政府财政就不会再是问题,不要说控制日本工业品流入中国,就是通过调整关税遏制外国工业品在华侵占市场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