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发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毛奇的铜像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古典哲学家,德国一向“盛产”哲学家,不过这尊铜像正是毛奇晚年时的形象,这位执掌德国总参谋部三十余年的伟大将军送走了两个德国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控制着闻名天下的德国总参谋部的大体运作方向。
    正当谭延闿和亨利亲王在毛奇铜像旁说着一些关于毛奇趣闻的时候,一个身穿海军将服的军官匆匆走到他的身边,低声在他的耳边说了两句,谭延闿听后眉毛一挑对亨利亲王说道:“亲王殿下非常抱歉,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我是不应该处理别的事情的,不过现在大海上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人气愤的事件急需要我来做决定,希望亲王殿下能够理解……”亨利亲王虽然感到有些奇怪,但是他知道事情的轻重,于是大度的表示谭延闿不用表示歉意,德方完全可以理解。
    昨天晚上,由北洋号战列舰带领上海号、济南号和奉天号三艘装甲巡洋舰从旅顺出发,于早上在日本海与两艘日本装甲巡洋舰碰头,按照国际惯例北洋号战列舰率领的舰队向日本鸣放十五响礼炮,而日本却回应了十三响——这次事件是中国情报组织插手其中,中国海军释放礼炮的操作步骤完全是由他们经过仔细研究后一手制订的,无论从声音响起的次数还是释放礼炮腾起的烟雾都是“十三响”,而事实上确实十五响。
    在海上两国海军战舰相遇释放礼炮表示尊重礼仪,一般而言是数目对等的,而判断对方礼炮响数最可靠的便是释放礼炮所腾起的烟雾。谭延闿提出要制造中日海军摩擦,情报部门自然要根据这一指示来制订行动计划,想来想去在礼炮上下功夫代价最小而且也是最容易得手——日本人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在中国海军编队上居然还有两组摄像人员,他们是要拍摄中国海军海上训练的纪录片,这也是情报部门安排的,为的便是留下铁证让日本人服气。
    日本海军在看到中国海军编队上的“十三团”烟雾后,便也紧跟着鸣响了十三响礼炮,不过令他们感到非常意外的是,中国海军旗舰发来信号询问日方鸣响了多少响礼炮,日方回应是十三响。随后中国海军战舰编队立刻脱掉炮衣,主炮塔开始转向瞄准日本的两艘装甲巡洋舰——中方用旗语发信号说自己鸣响十五响礼炮,日方没有给予中国足够的尊重,日方必须要补放礼炮并且对中方道歉……
    与谭延闿的猜测相反,英国并没有放弃日本这块鸡肋,而是真的和日本缔结了秘密条约,这个条约针对的便是中国。如果放在其它日本海军普通舰长身上,会仔细考虑这次事件,虽说不可能对中方就这么容易服软,但是只要维持住面子补放礼炮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这两艘日本装甲巡洋舰正是从英国订购的新锐装甲巡洋舰,作为英日秘密同盟条约的知情者,东乡平八郎的继任者日本海军司令伊集院五郎在此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在这次事件上绝对不能做出有损日本的任何举动,除了拒绝了中国的要求之外,还严厉谴责了中方的无理。
    北洋号战列舰的新任舰长陈恩焘已经得到了邓世昌的授权,而他的身边就是中国内务部新任部长老k,面对如此机会,陈恩焘毫不犹豫的下令向日本的两艘装甲巡洋舰开炮——此时双方距离不过才两公里,中国舰队可以说是蓄谋已久,四艘战舰都是精挑细选,上海号等三艘装甲巡洋舰都是天津级装甲巡洋舰,拥有九门八寸主炮,在这个距离上相对日本装甲巡洋舰的装甲厚度,无论是十二寸还是八寸主炮效果没有什么区别。
    战斗不过才持续了不到一刻钟,日本的两艘装甲巡洋舰便被陈恩焘舰队击沉,伊集院五郎司令官连同五百多名日本海军官兵阵亡——这么近的距离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北洋号战列舰主炮无视对方任何一个部位的装甲防护,炮击中命中对方弹药仓引发弹药殉爆将伊集院五郎的坐舰炸成两段,这才导致该舰日本官兵根本没有任何机会逃亡。
    爆发在日本海的这次严重事件顿时引起轩然大波,邓世昌面对陈恩焘的电报心中五味杂陈,这种处心积虑的制造摩擦行走在战争边缘的感觉让他心中非常的不舒服,不过他是一个军人,按照传统的说法他便是总统手中的一把枪而已。邓世昌将电报传达给北京的国防部,这才有了谭延闿中途退出接待亨利亲王的一幕。
    谭延闿回到中南海直接接通旅顺邓世昌的电话,要求他立刻召回陈恩焘舰队,并且派出一个装甲巡洋舰舰队保证陈恩焘舰队的安全,尤其是陈恩焘舰队上那四组电影摄像人员和影带的安全——这东西可是铁证,只有这东西才可以证明中国舰队确实是鸣响了十五响礼炮。中国的态度虽然强横,但是在远东的海域谭延闿正需要一场“影响并不大且能够百分百打赢”的小战争来确立其海军的地位。
    对于国际舆论谭延闿并不担心,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强力的国际联盟组织来干涉中国的军事行动,这一次事件完全是中国和日本背后的英国较劲,如果英国反应激烈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