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投放在数天之内便被购买一空。
    经济上的强大使得谭延闿有底气将这场战争打上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不过不可能维持像陆军进攻这不到两天战斗的消耗水平——中国的军事重工业相对欧洲列强来说还是太弱了,就算是畸形发展所能够达到的军事产能也是有限的很。五年的积累在数天之内突然爆发,能够打成这个样子谭延闿一点也不意外,不过能够尽早的结束战争还是最好的选择,只不过其前提必须是谭延闿认为他拿到了应该拿到的东西。
    相对历史上的日俄战争,中国有着更大的自主性——中国不是在任何一个强有力的列强联盟下向俄国发动战争,而是完全凭借自身实力向俄国发起挑战。谭延闿把握住了最佳的历史时机,英法签订了条约,而德国的威胁还没有上升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德法、俄法、英俄之间对于巴格达铁路和摩洛哥问题的深刻矛盾使得它们相互之间顾虑重重,美国和德国被中国成功拉拢,使得各列强国家对于这场战争都选择了作壁上观,包括美国和德国在内所有的列强都希望中国和俄国拼个你死我活同归于尽,但是中国展开了旋风般的攻势,在远东打得俄国抬不起头。
    英国和法国最先提出调解战争纠纷,事实上英国远东舰队和法属西贡的法国远东舰队已经开始了某种不利于中国的动作,只不过谭延闿一口气拉出了几十条潜艇有力的打压了两国远东海军的嚣张气焰。中国潜艇部队已经公开部署到上海这个外国列强在中国最嚣张的地方,同时这一动作也是谭延闿想要解决租界问题的前奏——也许中国的大舰队无法应付列强国家的海军主力,但是凭借这么多的潜艇却可以保证自己不会重演两次鸦片战争的一幕。
    中国潜艇部队的曝光也使得俄国内部争论了半个月之久的要不要派遣一支有力的舰队跨越半个地球来找回场子的设想,在这当中俄国海军将领彻底分裂成两派,但根据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在上海进行的公开军事演习后,他们的分歧迅速弥合——如果俄国远征舰队在抵达远东后,没有任何可以立足的基地,那俄国舰队将会面临蜂拥而上的中国潜艇,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这一次谭延闿将自己的家底暴露出来也是为了保证这场战争中,中国能够取得最大的战果,而不是被其他用心险恶的列强趁虚而入——英法就不用说了,德国没有明显的利益的纠葛,相反中国向德国开放了市场,除了不能在中国建立资本超过一百万的大型工厂之外,市场完全向德国打开,而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似乎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谭延闿和罗斯福在表面上来看都是“大舰巨炮”主义的坚决拥护者,但是前者出于自保,后者则出于扩张,在第一轮攻击中美国为俄国承建的列特维尊号战列舰被中国潜艇击沉之后,美国的报纸上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杂音”。谭延闿也明白一旦俄国问题被解决后,那剩下来中国和美国将会直接面对,一些事情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温情脉脉”,不过现在的美国还没有到后世“唯我独尊”的实力,而他也不想挑起太平洋军备竞赛,有些事情还离不开美国的“配合”,比如说适当的让英国和美国等列强对日本进行扶植——日本犹如无根之萍,没有经济和重工业的配合,想要扶植它成为遏制中国的力量简直犹如无底洞,谭延闿不介意其他列强扶植日本,只需要在他认为恰当的时候给日本“断奶”就足够了。
    “根据情报机关的资料,远东总督阿列克赛耶夫是不会这么轻易投降的,尽管我希望他能够放下武器,但是这个人出身皇室,他的身份和荣耀注定了他除非被我们俘虏否则很难投降……告诉杨子瞻他们,不要抱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除非他的炮弹能够犹如神助直接干掉这个远东总督,否则不要奢望对方能够投降,当然对于这个总督身份过于特殊,我还是希望他能够给我一个活的……”谭延闿补充的说道。
    萧轩在做好记录后问道:“要不要将前线的消息向新闻界进行通报?自从海参崴地面炮声响起后,新闻界对此非常感兴趣,除了希望我们能够及时通报战况之外,还希望能够派出战地记者来深入第一线进行采访……外交部专门致电询问,面临各国记者的舆论压力,希望军部能够给予一定配合……”
    谭延闿略微沉思片刻说道:“我个人意见是可以将战场有限度的向新闻界开放,不过这一切必须在前线司令部和海陆联合总参谋部的直接控制下,以不妨碍战局发展和我方军事机密被泄露的前提下受到‘控制’的进行……如果杨子瞻他们没有什么问题,你去联系一下情报部门,让他们来和总参谋部建立一个对外公关部门,专门来负责此事,至于战局进展情况可以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进行,毕竟通过这些记者的笔,我们可以让国民清楚的看到国防军的强大,国防军有能力击败任何强敌来保卫国土的安全……”
    当天晚上八点,谭延闿登上了南下的火车,在他看来远东中俄之战的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