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迷雾重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暂时缓和了中部地区的民族矛盾——就和中国的整体地形一样,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越往西就越是严厉,除非铁路通行后当地驻军和移民达到一定程度,否则武力镇压永远超过怀柔手段。
    重病需要下重药,就算谭延闿本意上更愿意采取怀柔的手段,但是边疆不靖是他最难以忍受的,而且那些部落也好、教派也罢,他们的背后一旦被内务部查出有外国列强的身影,等待他们的多半是冷森森的枪口——仅过去的1908年一年,在新疆、蒙古被谭延闿亲手从地图上抹去人口超两百人的村落就超过八十七个,编制极为特殊的“重劳改教导营”数量增加十五个,“政策性交换”移民数量高达一百三十万之多……。从这些数据上来看,也许在中国沿海地区一个两百人的村子算是“小不点”,但是在西北边疆那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了。列强也明白在边疆问题上根本没法和中国坐在谈判桌上公平的较量,而中国自然也明白不动用武力威慑也很难让列强坐在谈判桌上。
    造成目前这样的状况,谭延闿是难辞其咎的,不过在他看来他宁可做手上沾满鲜血的屠夫,也要在他这一代人彻底将边疆分裂势力予以沉重的打击。一直以来他可都是以温文儒雅的形象展示在外界,但是深知内情的周边人,就是总理沈静等人在看谭延闿的时候难免眼神怪怪的。
    南洋子弟兵迅速的占领了泗水城,并且于同日宣布建立南华共和国,成立军政府。中国虽然没有对“南华共和国”的合法地位予以承认,但是泗水港外的那支舰队的态度明显就是这个“南华共和国”的保镖——在南洋包括英国人在内还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力量是这支舰队的对手。不过中国政府倒是将三个师的力量投放在婆罗洲之后,便开始和英国展开接触——婆罗洲也不是荷兰一家说了算,当初这里是荷兰和英国的一个妥协的分界岭,英国人在婆罗洲的东北部还是有权力的,从而演变成马来西亚的一部分。
    按照中国政府发出的声音,中国政府将会购买婆罗洲的英国领地以达到完全将婆罗洲(加里曼丹岛)归入中国领土的目的——婆罗洲谭延闿是绝对不会交给南洋华人的,就算这里距离本土比较远一些,但是地处南洋腹地,依据周围的环境而言只要有上四五艘装甲巡洋舰就可以完全控制南洋。南洋华人可以算是谭延闿心底一根隐性的刺,使得他不会采取一边倒的措施——谭延闿承认“原则政治”,但是“利益政治”几乎是国与国政治交往的主题,华人一旦建国那就意味着有游离本土政权控制之外的危险,就如同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差不多。
    在婆罗洲的问题上,英国人似乎并不想给中国设置障碍,英国国内虽有一些争论,但是主导方向还是倾向对中国有利的一面,这也是英国想要从经济衰退的泥潭中走出来的缘故,当然德国人的配合是少不了的——德国政府继续保持紧跟英国的政策,在下一年度批准建造四艘战列舰计划,这几乎让英国犹如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加上摩洛哥问题一只留着尾巴,欧洲大有一触即发的味道。
    从1900年中国开始建国一来,所有列强国家中只有德国和美国在中国的贸易待遇最好,尤其是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之后,这种差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要不然中英贸易在中国外贸比例由当之无愧的老大迅速跌落到二流阵营。当然由于德国和中国特殊的关系,德国在外贸上更胜美国一筹,尤其是中德专利技术交易和大型海军装备交易捆绑后,有很多交易都是秘密的,若是算上这些虽不至于说现在的中德贸易份额取代了几十年前的中英贸易地位,但是现在中国贸易总量巨大,中德双边贸易额一年就可以超过中英贸易数年累积总和。
    德国可以从中国跨越式发展中分享一大块蛋糕,而英国却因为纠缠于鸦片、关税和香港问题错失良机。德国可以从中德贸易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并且用其中产生的效益反过来促进其军备建设,尤其是海军建设,但是英国失去中国市场后,在经过布尔战争之后元气大伤,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浪潮中,英德之间的实力差距又进一步缩小。
    现在中英关系虽然因为没有严重的冲突而迅速恢复双边贸易,但是德国已经占领了中国市场,英国货想要挤进来就没有这么容易了。英国对南洋事件袖手旁观的最大缘由也是希望中国能够在婆罗洲收购问题上做出让步,并且对英国货进入中国市场予以倾斜——中国政府现在已经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备的政府采购机制,只要中国政府在大宗政府采购问题上稍微抬抬手,对于提高中英贸易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最重要的便是出售婆罗洲的英国领地可以让英国政府立刻获得一笔可观的资金,让原本绷紧的英国财政稍微喘口气——去年英国一口气建造了包括战列巡洋舰在内八艘大型战舰,这对还没有走出经济低迷的英国财政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负担,只要中国能够拿得出足够令英国心动的价钱,对于婆罗洲岛上的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