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
姜凤琼睁大眼睛问道:“哪位师叔祖,他老人家在哪里?”
正说至此,姜老头子侧耳一听,猛地拉着姜风琼,回头指点叫她看道:“你看那不是你的师叔祖来了!”
姜凤琼随着她爷爷指点之处看去,起初只见远处有一个黑点在雪上疾滚,霎那之间,已看出人的轮廓,再过片刻已看清楚了全身,只见来人长须飘然,疾驰而至,含笑来到了跟前,嚷道:“师兄,不负所托,一柄飞刀就把那厮了结了!”
给姜翼贤师弟追出去结束的那人是骆家三龙中最小的一位——骆金龙,他一开首中了姜老头子一脚,已自折了两条肋骨。纵拼命奔逃,也逃不出来人之手。
三龙二虎,全部丧命荒山。姜老头子转祸为福,不止免受敌骑追踪,而且与三十余年未见面的师弟重逢。当下喜孜孜地拉着姜凤琼的手道:“琼儿,你先见过师叔祖。”
姜凤琼姑娘呆看着这银须飘然的老人,见她爷爷催她行礼,才如梦初醒,怪不好意思地检荏作礼,说道:“多谢师叔祖救命之恩,侄孙女这厢有礼。”姜老头子也扶着她对师弟说:“师弟,你还没有见过她,她就是我唯一的孙女儿,正统(他的儿子)死后,就只剩下她陪着我了。师弟原谅她刚才摔晕过去,不能给你行大礼。”
来人定睛看了红衣女侠一会,银须掀动,哈哈笑道:“原来是贤侄孙女易钗而笄,连我也给瞒过了。不必拘礼,不必拘礼。”他见姜凤琼姑娘仍怔怔地看着他,不禁笑道:“你的爷爷没有同你说起过我吗?我是你爷爷的三师弟……”话未说完,姜风琼突然截着道:“哦,你老是卓师叔祖?”那老者含笑点了点头,说道:“我与你爷爷分手三十年了,那时你爸爸都还未娶亲呢,难怪你不知道我了。”
这老者正是姜翼贤的师弟卓不凡。姜翼贤同门五人,现存的就只有他们哥儿俩了。卓不凡在师门排行第三,师兄弟五人中,以他天资最为聪颖,对梅花拳、剑两样师门绝技,造诣也最深。他少年时抱负不凡,自视甚高。四十年前初出师门时,正是太平军衰亡之际,他正想往投太平军,而天京(南京,太平天国的首都)已陷入清军之手。他书空咄咄,雄心壮志,兀未少休。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平军残兵散入“捻党”(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农民一种秘密结社的名称),在太平军覆灭后,捻军续兴;成为一支强大的起义军队,捻军的领袖如赖文光、陈得才等就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部将。当时满清的主力湘军,全力对付南方的太平军,北方兵力空虚。赖文光、陈得才率领一支小军队,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四省,变成数十万人的大军。同治四年,并曾在山东大破清军,以骁勇著名的满清亲王僧格林沁也被捻军杀死,一时声威大振。
卓不凡那时正在山东,立刻赶去投入捻军。而姜翼贤则因已替师父接掌梅花拳,不能和他一道。卓不凡投入捻军后,捻军分为东西两部,赖文光率东捻军在山东,张宗禹率西捻军由河南攻入陕西。这时满清已调李鸿章的淮军对付东捻,左宗棠的湘军对付西捻,两边形势都紧张。卓不凡随西捻军在同治五年入陕西。
卓不凡随捻军入陕后,姜翼贤三十多年都没有得过他的消息,起初以为他随着西捻被左宗棠屠杀了。后来却有传闻,说他避居甘肃西部,只是得不到确信。所以姜翼贤在陕西无路投奔时,索性更西行而入甘肃,就是想探听他的下落。
看官,你道这三十多年来,卓不同为何销声匿迹,连一个音讯也不捎给师兄?原来他随西捻军入陕西,经历了沧桑浩劫,又遭遇情场惨变,以至倜傥少年,心如槁木。而他的情场泪史也与西捻入陕后局势的演变有关,经过情形很为复杂,固不属本书范围,这里只能简单交代。
原来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几省,原是汉回杂处。捻军未至西北前,满清统治者故意制造民族纠纷,让汉抑回。西北回族对满清统治固然不满,而对汉人也有仇恨。回汉两族,同受满清挑拨,互相攻杀。西安、大荔一带二三十县,汉人死者不下数十万。
西捻入陕后,积极联络被压迫的回民,回民也风起云涌,组成了一支有相当力量的起义军。捻回力量一直扩展至陕北,甘肃回民也起兵接应。当时捻军自南而北,回军自西(甘肃)而东(陕西),纵横各千余里,陕北就是两军的交汇点。左宗棠老奸巨猾,一面驻重兵于陕西耀州,“奏疏”清廷说:“以地形论,中原为重,关陇为轻;以平贼论,剿捻宜急,剿回宜缓;宜驻重兵于耀州,以防捻回合势。”在军事上,已经是故意将捻、回分别对待,制造两方面的猜疑。一方面更积极挑拨汉回兄弟民族间的恶感。例如“法律”规定:回人杀死汉人,一条命要赔十条命,汉人杀死回人,十条命才赔一条命。名义上是“让汉抑回”,实际上是故意造成两族间的不平等。因此就是在捻军入陕后,回汉两族的纠纷,仍是未能根本解决,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