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立储立贤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河不想让子孙后代落得这个下场。
    肯定要确立储君培养制度,他们就能管中窥豹,了解到皇帝苏河,属意的太子人选是何人?
    他们只有现在投靠可能性最大的皇子,才能攥取最大的利益。
    朝堂上,很多心思玲珑的大臣,看出李志升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暗中竖起大拇指,赞同李志升这个办法。
    激将法极为有效,就是用在这种场合,容易被皇帝苏河记恨。
    皇帝苏河脸色微微发生变化。
    新朝会分析前朝灭亡的原因,把前朝暴露出来的明显问题解决。
    大华帝国也不例外,那些修明史的翰林,不断通过各种细节,总结着明亡的原因。
    这也是皇帝苏河提出税制改革,朝堂上阻力很低的原因。
    民间的阻力,传统士绅被消灭。
    那时民间商贾,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话语权。
    朝堂上的百官,也了解明亡的最大原因,就是朝廷没钱。
    对于明朝的储君培养制度,大华帝国也有很多人专门研究。
    明朝的制度,只培养储君一人。
    其他皇子全部当猪养,他们的治国水平,连很多秀才都不如。
    明朝中后期,出现三次不正常的皇位更迭,就能看出这些非嫡长子出身的皇帝,他们的表现。
    景泰帝朱祁玉不是合格的皇帝,他是遇到千古名臣于谦。
    于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嘉靖帝朱厚熜无师自通,天资聪慧,政治手腕远超常人。
    崇祯帝朱由检,他就是没经过系统储君教育皇子的表现,明朝灭亡最大的责任人。
    皇帝苏河看着李志升等人的表现。
    他缓缓说道:“李爱卿说的有理,皇子们都要可堪大任,以应对意外情况。
    皇子们除了正常上学之外,每周还要拿出一天时间,让他们学习更专业的知识。
    朕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人教导,教授他们治国理政。
    这项课程,面向所有适龄皇子。”
    皇帝苏河这句话一出口,立刻把满朝文武镇住。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让所有适龄皇子,全部享受专门为储君准备的课程。
    皇帝苏河既然决定这么做,储君的选拔,肯定不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
    李志升等人,等来了确切的消息,却不是他们希望的消息,脸上十分沮丧。
    首相魏时鸣立刻公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李志升的声音有些颤抖道:“臣请陛下三思而行。”
    皇帝苏河从龙椅上走下来,他走到皇极殿院落中,文武百官的中心。
    他长叹一声道:“关于大华帝国储君的选拔制度,朕已经想好。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类似晋惠帝司马衷,这种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类似宋钦宗赵恒,这种不知兵事,信任术士,导致亡国的皇帝。
    朕的子孙后代,绝不能出现叫门天子朱祁镇,这种带敌军入寇的皇帝。
    谁都不能保证子孙后代,嫡长子各个贤明。
    但朕能保证,众多的皇子之中,必有贤明之人。
    大华帝国储君选拔制度,不看他的出身,只看他的能力。
    众位皇子之中,选拔贤才立为储君。
    为储君着,必须要有子嗣。
    大明朝正德帝、天启帝,这两位皇帝绝嗣,才会造成后续的风波。”
    皇帝苏河知道,嫡长子的智商参差不齐。
    这其中有很多人,不适合当皇帝。
    皇帝是掌握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人,不是随便选一个人,就能合格。
    皇室之中,肯定会有合格的人,因为可供选择的皇子太多。
    内阁首相和大都督,他们都是全国选出来的顶尖人才。
    皇帝的水平太差,根本无法平衡这两方势力。
    仅以概率论来看,嫡长子只有一位,出现明君的概率很低。
    皇子的人数极多,更容易从中选出合格的皇帝。
    储君的人选,必须要有子嗣,这也是吸取大明的教训。
    皇帝除了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为皇室开枝散叶。
    无法繁衍后代的皇帝,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首相魏时鸣和大都督冯三秋,他们几乎同时出声。
    “陛下圣明。”
    大华王朝储君选拔制度几乎明朗。
    所有皇子享受储君教育,等到他们长大,从中选取最优秀的皇子,确立为储君。
    百官们对于这一项政策,大部分都能接受。
    哪怕是嫡长子继承制,有能力的皇子,背后都会有大臣投资。
    更何况现在这种制度,更适合他们投资自己看好的皇子。
    只要能押中,那将会获得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