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三节 各言其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笑道:“韩公,你这也太谦虚了。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对你可是敬佩有加呢,说太学里的老师,就你韩公最有君子之风了。还说太学之中,以你韩公研易最为中肯,不偏不倚,阴阳调和。不固守一家,又能融会贯通,言之成理。”
    “田公,你也来取笑我?”韩成摆摆手,含笑说道:“夫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韩成有幸。能在五十开始静心研易,略有心得,但要说融会贯通,那可差得太远了。”
    共尉接上去说道:“韩公太谦虚了,我听几位说易的老师说过。弗公的易学颇有独到之处。你的子偻辈之中,也颇有好易者。依我看,韩家以后大概是能以易学传家的。”
    韩成连连谦虚。自称不敢。
    共尉接着说道:“易学研究的是天道。天道广大,夫子尚不敢轻言的其中三昧,韩公自抑,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夫子一生颠沛,又抱着救世的鸿愿,不能专心学问,只有到了晚年。才能专心著书,实在可惜。韩公要比夫子年轻得多,如果能潜心学问,焉知不能有成?”
    韩成眉毛一颤,隐约有些明白了共尉的意思。他拱手说道:“臣有幸,得遇大王,能以残年为学。比起夫子来,臣何其幸也。虽然臣天资愚钝,也不敢画地不前,自当努力,不负大王之恩。”
    共尉看着弗成,微微一笑,连连摇头:“韩公,你这可就说错了。做学问,是人间伟业。我大楚只有多出一些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才有不断展的后劲,又岂是什么恩可以相提并论的?为工为农,为商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大事,而学问更是不可或缺,了解天道,进而掌握天道,顺天而行,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他转过身,指了指海面上火红的太阳:“中原以农立国,敬授农时,立民之本,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啊。而这,不过是天道中的一隅而已,岂可等而视之?”
    共尉似乎有所感慨,长叹了一声,又接着说道:“书是古人研究的心得,当然不能不看,可是,也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到书上。孟子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死读,我们和古人面对的是同样一个世界,如果只是研究古人的只言片语,却忘了抬起头看看这片实实在在的天地,那岂不是画地为牢了?”
    共尉喝了口酒,指了指头顶的天空,侃侃而谈:“既然是天道,更多的注意力就应该是我们头顶的这片天,而不仅仅是古籍。弗公,你应该多和太史们走动走动数也许有一天,你会现,其实古人也只是看到了天道的一角而已,更多的真相,还等着韩公这样有志于学的人去探索。”
    韩成见共尉说得这么重要,倒有些出乎意料,他研究易学,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过是消磨时间罢了,从来没有想过靠这个吃饭一他根本不愁吃饭的事。可是现在听共尉一说。他的眼前仿佛开了一扇窗,依稀透出些亮光来,透过这一线光。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足以让他消磨几辈子时光、留名青史的新世界。
    “大王之言,振聋聩,一语惊醒梦中人。”韩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臣领教了,回去之后,一定重头再来,细细的研究这门学问。”
    “哈哈哈,”共尉大笑:“如果韩公一族能有所现,那这十万户食邑可就太值了。”
    田荣和盛荼等人一听”洗然惊醒。共尉说是跟他们闲谈,其实哪里是闲谈,他在对他们提出要求呢,十万户的食邑可不是白给的,你们总得做出点贡献出来。因为怕他们有异心,所以兵权、政权都会控制得很严,不会轻易让他们接触。除了做官和打仗,那他们能干什么呢?天天混吃等死?那显然不是共尉所希望的,他需要他们在别的地方为这个帝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对得起这十万户。韩成可以研究学问,那他们能干什么?他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不说话了。项羽更是皱起了眉头。他实在想不出来,自己除了打仗还能干些什么,象韩成一样去研究学问?那还不如杀了他呢。司马甲半眯着眼睛,轻轻的摇晃着身子。似乎很惬意,可是他不时抽*动的眼角。也暴露了他心中的不安。他们这五个十万户侯里,韩成、田荣是六国之后,项羽是东楚王。减荼是燕王,实力或资历都够得上这十万户。唯独他这个。殷王实力太少,和这个十万户比起来,显然最不够份。
    自己做点什么好呢?司马田有些挠头了。
    “大王说得对。”沉思的盛荼放下酒杯,咳嗽了一声,缓缓的开口道:“有大王封的这十万户,子子孙孙都可以衣食无忧。这本是好事,是大王对我们这些再子的恩赐。可是老子说得好,福兮祸所伏,如果不注意,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蓟侯也好老子之道?”共尉看着盛荼。露出一丝微笑,鼓励他接着说下去。盛茶的话已经基本接近他的本意了:“趁着大家有空,不如听听蓟侯的高见。”
    “臣哪里有行么高见藏荼见共尉的脸芭不错,知道自己的话暗合了共尉的毖压,心中更坦然了些,又接着说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