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利谦:《由史料看日本的进程;近世篇》(m,吉川弘文馆1955年版,第56-59页、第59页
[3](日宗幸一:《东亚共荣圈史》(m,光书房1941年版,第359页
[4] [6](日水野明:《日本侵略中国思想之检证》(a,戚其章、王如绘主编《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c,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0页、第271页
[7](日本庄荣治郎:《日本经济思想史研究》(m,有斐阁1960年版,第34页
[8](日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1》(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77页
[9] [10](日藤田省三:《日本思想大系;45》(m,岩波书店1980年版.第426页、第426页
[11](日井野边茂雄:《幕末史研究》(m,雄山阁1972年版,第500页
[12](日渡边几治郎:《日本战时外交史话》(m,千仓书房1938年版,第7-8页
[14] [17] [39](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历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81页、第488页(此类观点还见于(美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3》(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第489页
[15][16](日野吕荣太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m,三联书店1855年版,第29页、第41页
[18] (日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m,原书房1972年版,第196页
[19] 天津编译中心编:《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人物》(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日外务省:《日本外交年表与主要文书》(上(m,原书房1972年版,第306页
[21] (日川岛浪速:《悼亡友二叶亭四迷君》(j,《中央公论》,1936年12月号
日矢野文雄:《浮城物语》(m,岩波文库1975年版,第32-33页
[23] (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m第7章第4节,岩波书店1974年版
[24] (日桶谷秀昭:《二叶亭四迷与明治日本》(m,小泽书店1997年版,第192页
[25] 严绍铴:《幕末的“宇内混同论”与明治时代的“大东合邦论”》(j,《日本学刊》1997第1期,第88页
[26] (日依田?家:《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1868-1945》(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27] [36] (日井上清:《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m,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页(吉田松阴在《幽囚录》中说,日本应“割取朝鲜、满洲,并吞中国,所失于俄美者,可取偿朝鲜、满洲之地”、第8-9页
[28] (日井上清、渡部彻:《大正时期的急进自由主义》(m,东洋经济新报社1972年版,第9页代表人物是高山樗牛、木村鹰太郎木村有段话十分露骨:“放弃侵略主义则必至放弃其国家”,“大张侵略扩张之国策者,其国必强”;“国权之扩大既为吾人所最重,则军备之扩大自是头等大事帝国主义乎,帝国主义乎,吾人正热切希望我日本国家与国民以帝国主义为大目标而奋进也”(木村鹰太郎:《日本主义国教论》
[29] (日稻叶正夫:《冈村宁次回忆录》(m,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30] [31] [32]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1》(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3页、第6页、第7页
[33] (日野村浩一:《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34] [35] (日松本三之介:《近代日本的中国观――思想史整理的尝试》(a,节自胡令远、徐静波主编《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关系的回顾与展望》(c,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第91页
[37] (日今井清一:《日本近现代史》(m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页
[38] 苏智良:《慰安妇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46页
[40] (日永井秀夫:《自由民权与天皇制》(a,《日本历史讲座;5》(m,河出书房1954年版,第151页
(作者: 渠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