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琴湾(achin head一带的区域至于负指挥此二支队的舰队司令则由一位少将担任他既负责管理印度洋事务、也负责管理中国方面的事务,故此时的中国及东印度舰队,实可以称之为一个“联合舰队”(the dual squadron其兵力包括一艘大型战舰或旗舰“爱勒考特号”(hsrt,2艘五级战船(“cambrian”及“castor”,4艘六级战船,5艘本质炮船和三艘蒸汽轮船除调查船2艘不计外,合计有大小战船15艘但其中仅有4艘快速战船,2艘木帆炮船及一艘蒸汽轮船留于东印度舰队其余则全为“中国舰队”所有,其舰队司令则为考希伦(trame[3]可是根据英国海军部的档案记载,却认为该一舰队(china s成立于1864年同时,并指出它在过去曾经隶属于东印度舰队,其后成为联合舰队的一个主要支队其活动范围,有一个时期曾西抵澳大利亚、北达白令海峡俄之海参威以及中国、日本海岸,甚至还包括中国的内河等广大地区[4]综合以上所述,可知“中国舰队”乃由东印度舰队中脱离而**成军,应无疑问
海军为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论及“中国舰队”成立的目的,实与英国在远东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英人自1805年即从印度的恒河流域进而扩张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1816年,征服了尼伯尔;1824年-1826年,控制了缅甸同时,又于1826年越过了麻六甲海峡而进入南洋群岛,占据了马来亚及新加坡,而北婆罗洲等地亦皆入其势力范围及至鸦片战争以后,除获占香港之外,并迫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国通商的范围从南洋的新加坡、经过香港到达上海,连结成为英国人在远东所缔造的一个“松散商业帝国”在英国人商业重于领土的传统观念之下,海军显然对于维护殖民地及商业的利益远较陆军更为重要是以于该一地区驻扎一支海上舰队,实属必要[5]
其次,是海盗问题南洋一带海域辽阔,岛屿纷岐,港湾丛错而政治版图又相当复杂,分由当地的土酋及欧洲的殖民当局所管辖因此乃使海盗大肆猖獗,经常出没海上,掠夺往来商船,杀害船上商旅自麻六甲、马来亚、婆罗洲、苏门答腊、以至菲律宾的苏禄岛及民答那莪等地,无不有海盗活动其间,造成商业往来的极大危害自1820年起,英国即不断地派遗其海军协助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队对之征剿惟以兵力有限,而范围太大,依然无法将之肃清此外,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也经常有海盗为患尤其是连接大陆的澳门、海南岛及香港等地,更是海盗的渊薮中国的地方官吏因为绿营水师**,海军力量薄弱,对之几乎束手无策,无可如何有的官吏甚至对之实施安抚政策,“诱以官职,招以金钱”,以求无事,[6]但所收成效却不大及至英国人占领香港,其海军即以镇压海盗为其主要任务一方面调查港澳之间及广东沿海的岛屿港湾,以便了解海盗的藏身之所一方面与广东的地方当局达成协议,共同合作,对海盗进行不断地打击虽然取得相当的成绩,但仍须英的海军长期留驻于此[7]
再者,“中国舰队”的成立也与鸦片战后中英关系紧张有关1842年,中国虽因战败而订城下之盟,但一般民心并未屈服,不断地有抗英行动或者趁机对英人袭击报复,或者加以暗杀泄愤,有时甚至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尤以拒绝修约和进城最为严重虽经英方一再地抗议与交涉,均无结果因之英国外相帕麦斯尊(lord palmerston乃决心采取强硬政策,增强海军的兵力,以迫使中国屈服[8]
三、“中国舰队”的组织与兵力
“中国舰队”的组织与英国其它舰队一样,使用同一原则,采取混合编制,自现代的铁甲到传统的帆炮船都有大小不一、数量也没有限制,完全视情况需要而定如同在鸦片战争之初,航行于中国海面的船只多达48艘,其后增援者尚不为计,但战后则又减至16艘左右及至英法联军前夕则又增至64艘战船,而且其中大部份已换为蒸汽战舰
1864年,“中国舰队”与东印度舰队正式脱离关系而单独成军至1869年左右,其所拥有的兵力,计有21艘,其中最大的是旗舰(flag-ship“奥狄莎号”(auds,排水量为3774吨,是一铁甲战舰其次是“泰利亚号”(thalea1459吨,为一巡洋舰其它皆为炮艇及机帆炮船之属其名称分别是“卡亚得斯号”(charyadies,“摩提斯特号”(madeste,“朱诺号”,“伊吉沙号”(egesia,“莉莉号”(lily,“伦达夫号”(ringdove,“古鲁号”(curlet,“蚊子号”(mosquto,“史文吉号”(swing《》吉号”为最小,排水量仅有295吨[9]
“中国舰队”的此一兵力规模,其后并未作重大的改变,一直维持在2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