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亲。这是男孩子的寻父情结。小麻子的出走,对沈姓小寡妇和瞎鹿,打击都比较大。沈姓小寡妇失去儿子,痛哭不止,一哭三年,眼睛哭瞎;过去弹弦打鼓卖唱的瞎鹿是瞎子,现在瞎鹿瞎而复明,沈姓小寡妇却瞎了。但瞎了的眼睛里,仍不断闪现着对瞎鹿的怒火。每天hu篮子用竹杆探路到地里捡草,嘴里仍喊着“小麻子”“小麻子”。瞎鹿对小麻子的出走,也比较害怕,因为单纯的出走他不害怕,参加革命也不害怕。害怕害怕在他说要寻找亲生父亲,这比较可怕。说明他要弃旧从新,革命不但有外延,考虑国家与人民,还有内涵,要革命父子。这打击比较厉害。自小麻子出走,沉不再与他说话,同居一室,不同一心;同睡一床,同床异梦。他自己也变得六神无主,失魂落魄,只等小麻子有一天革命成功回来与他算帐。在他心目中,小麻子最好在外边革命的过程中被流弹打死;革命队伍兵强马壮,死一个不受大的损失,但他从此除了心头之患。于是一天到晚,守候在打谷场口的大路上,等着邮递员送来儿子阵亡的消息。但儿子阵亡的消息,迟迟不见送来。他六神无主,什么也干不下去,唢吶、喇叭、单弦、二胡、京胡、板胡、坠胡、大鼓、小鼓、皮鼓、脚踏鼓、大钹、小钹、大锣、小锣、手板,都不动了,业务都荒废了。前几天太后突然来延津,县官韩布置人奏乐给太后听,慕名来找瞎鹿,瞎鹿才突然想起自己只顾惦记革命阵亡,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民间艺人。长期以往,如何了得?自己以艺人起家,站在人面前,人看着才算一个人;从此不再是艺人,哪里还有站的根基?县官哪里还会再找他?于是打起精神,开始重操旧业,从“哆、来、咪……”开始,练习各种乐器的发音。本来在太后于延津停留的第三天晚上,要由瞎鹿给太后搞独奏音乐会,无奈炮声隆隆,太后也心神不安,提前在进香之后就匆匆上马走了。使一切安排停当、穿好长袍短衫的瞎鹿好不扫兴。他怪太后走得太早、太急,没给他一个重新做人、重新扬眉吐气的机会和契机。如果太后能多停一天,听了瞎鹿的独奏音乐会,音乐会如又很成功,观众不断拍掌,瞎鹿谢几次幕还掌声不绝,太后上台接见,握手,合影,女青年献花篮,瞎鹿一定可以振作,过去心中积压多年的怨气、恨气、晦气和小麻子给他积压的瘴气,可以一吐而快,一扫而光,一放而松,而舒服,而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与世无争,真正做一个不涉世事,不争名利,荣辱不惊,不与小人和小事计较的隐士、名士;但延津城外一声炮响,把瞎鹿这些幻想与梦想给打破了。瞎鹿脱下无用的长衫,还原成那个低眉晦眼、窝囊不堪、一脑门官司、一肚委屈和怨气的凡人。太后,你不该走,你使一个艺术家失去一个脱离苦海与心狱的机会。太后你太心狠。但这只是事情恶化的一方面;事情更加可怕的,还在后边,因为太后一走,代替太后进城的,竟是小麻子。
小麻子一声炮响,把太后给轰走了。太后走后的第二天,小麻子收起大炮,擦拭枪支,整理队伍进城,打着太平天国的大旗。几万人的部队,从小麻子开始,个个红眉绿眼。进得城来,发一声喊,四散搜索,齐声高喊“活捉太后!”但太后早已走了一天,到哪里活捉?最后占了县衙。弟兄们占县衙,小麻子带了一帮人即奔当年生长的村庄。这时的小麻子,已不同十年前出走的小麻子。他虽然仍瘦,眼仍小,但威风凛凛,穿著铠甲,戴着墨镜,骑在马上,前边后边拥着一队整齐而杂乱、红眉绿眼的卫队。他衣锦还乡。这时瞎鹿吓得哆嗦,躲在家里,没敢去迎接,而是找到一根细麻绳,准备到老坟场的树枝上去上吊自尽。但据小麻子入村后的表现,并没有对瞎鹿怎么样;现在的小麻子,已经成长为一代英豪,四方奔走,胸怀开阔,不屑于与一个吹喇叭匠去计较前隙;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何况这时的小麻子,已经更名改姓。据说在外奔走、革命的同时,已找到他的亲爹,不然他怎么改姓陈呢?但我后来揣摩,亲爹陈也不是一个多么争气、名载经传的人物,不然小麻子从回故乡到上刑场,为什么从未提过亲爹一次呢?据他身边人讲,他与母亲沈姓小寡妇相见后,深夜叙话,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可知寻父过程的艰难与失望。只听见沉说:当时迁徙之中,兵荒马乱,又饥又乏,只知糊里胡涂有一人上身,谁知他个龟孙是谁?接着又哭。这时没有上吊的瞎鹿,已经回心转意,不再计较小麻子的出处,不现怀疑、嫉妒,也在窗外叹气。小麻子手握重兵不杀他,已够瞎鹿感激的了,哪里还有嫉妒和怀疑?瞎鹿与小麻子第一次在家中相见,瞎鹿急忙拜倒在地:
“麻子,我罪该万死,我罪该万死。别杀我,别杀我,我去上吊,我去上吊好吧?”
小麻子一脸冷漠,说:
“起来,起来,谁说杀你了?没人杀你。我只问你,俺娘哪里去了?”
然后就不再屑于与他说话。不屑就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