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城市消费的方式、水平和结构研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得种种政治经济利益。如中宗时许多“黠商大贾”,耗费巨资“重赂贵近”[38](卷247李峤《上中宗书》),以此来逃避赋役;或利用官府公开卖官鬻爵之机,直接出资买官。玄宗时,“胡人康谦以贾富,杨国忠辅政,纳其金,授安南都护,领山南东路驿事”[3](卷221《酷吏传》)。金钱一旦与权力结合,各种利益就随之而来,一些富商们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富商们的另一特殊消费同官僚贵族一样就是购买土地。“以末致富,用本守之”,这是中国传统的生活观念。终唐一代,富商大贾对土地的购买兼并都非常流行,如德宗时罗立言迁河阴令伊始,“筑城郭,地所当者,皆富豪大贾所占”[3](卷192《罗立言传》)。富商们“多置庄田广修宅,四邻买尽犹嫌窄”。占地多者可达百顷以上,“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39](卷11)。至懿宗时,土地的买卖已使得“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10](卷19《懿宗本纪上》)。一定程度说,富商们将赚来的钱用于对土地的消费,这实际上是防范商业资本风险的一种投资。
    注释:
    ①(唐)吴兢:《贞观政要》卷6《俭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关于唐代丧葬消费的奢华,详细内容可参看张剑光《人土为安》一书的第11章《唐人的厚葬热流》和第12章《唐代的居丧祭扫》,广陵书社2004年10月版第117至146页。
    参考文献:
    [1]徐松.唐两京城坊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3]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彭定球.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刘玉feng.唐代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J].思想战线,2004,(4).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张剑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8]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宁欣.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J].历史研究,2004,(6).
    [10]刘昫.旧唐书I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张鷟.朝野佥载.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3]陈衍德.试论唐后期奢侈性消费的特点[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1).
    [14]刘海峰.论唐代官员俸料钱的变动[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2).
    [15]陈衍德.唐代消费经济的几个发展趋势[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16]郑处诲.明皇杂录.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7]李冗.独异志.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8]尉迟僵.中朝故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9]牛僧儒.玄怪录.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0]王仁袼.开元天宝遗事.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1]杨鸿年.隋唐两京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2]佚名.大唐传载.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3]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4]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25]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6]自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7]韩愈.昌黎先生文集[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28]李肇.唐国史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9]刘禹锡.刘禹锡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30]王雪玲.试论唐人身居陋室的心理及其原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
    [31]田志明,张剑光.唐代的牡丹欣赏热[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6).
    [32]王志胜.浅析唐朝社会的别墅[J].辽宁大学学报,2004,(9).
    [33]康骈.剧谈录.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4]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5]李万康.唐代绘画消费群体主体成份的变迁[J].宁波大学学报,2004,(3).
    [36]孙光宪.北梦锁言.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7]王定保.唐摭言.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8]董诰.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9]范摅.云溪友议.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剑光,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上海200234)
    原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春),2006.2.143~152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