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二章 大国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种德法同治自然更现实!”
    刘协走到他身边,拍了拍管宁的肩膀,同样叹息一声道:“孔圣人是一位圣人,就精神而言,他的那种胸怀和气质值得朕和天下人敬佩,但就治国来说,孔圣之道不现实啊,只会让国家陷入混乱和僵化,虽然孔圣也不想,但他的学说立场太过于拔高了,拔高到了朕做不到,到了中央朝廷各级官员都做不到的地步,朕相信朕治下这届朝廷是幼安所知道的朝廷中最勤奋的,文若、长文、子布、空明等等,谁不是一个德操高尚地人啊,可就是这样的朝廷都做不了,那幼安,你认为什么样的朝廷能做到。其实所有的学说,开始的时候都很好,从孔圣、孟圣时代开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到了董仲舒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把道家后期的一些糟粕也吸纳进行,形成的新儒家反而不如以前,虽然博得了孝武皇帝地心,但更加僵化了,朕现在做的,也是幼安想做的,将儒学回归到最初的状态,回归到孔孟时代的淳朴。”
    “孔子当年五次求教与老子,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周守藏室里地典籍对学问地增长是有好处的,但是无益于消除动乱。因为动乱地产生不是周礼所能够解决的,其根源在于人心的私欲,并告诫孔子说他的前景暗淡难料啊。老子的道家思想就不同了,他将就道所衍化地律法是恒变的。而道本身是恒不变的,这点好啊,为大汉帝国日后变法提供保障啊,为大汉出现新学科,新知识提供大的基础空间啊。可是儒家从孟子之后,就落入了非常奇怪的僵化,认为一切都法礼都应该效仿周朝,王莽地周礼之变效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大儒治理国家的结果就是他那个样子。”
    管宁坦然道:“臣也知道儒家的思想在治理大汉上不是很现实,远不如大汉现在实行的德法同治,但儒学地精髓还在,也不能断然消逝,圣上是今世道家大贤,臣斗胆想学孔子求教与老子,问圣上儒家该何去何从?”
    刘协击掌大笑,道:“好,朕就送你四个字——经世致用!”
    管宁续道:“能得听圣上大道之言。乃幼安之荣,愿闻其详!”
    刘协说道:“儒学要想在大汉维持三家制衡局面,必须重新选择根基,不要在立足那虚无落后的周礼上,仁可以讲,但不要讲仁治;孝可以说,但不可拘泥;要富有理性思想,要在道家基础上寻找社会的根基和变化之间的道。儒者,胸怀天下之君子。离世三尺而审世;道家的思想过于庞大,对朝廷的管理上没有提出严格的标准,《新道德经》提倡的也只是国民之说,实际上朕希望幼安让儒家继续完成这些细节和标准的事情。”
    “从今天起,新儒学运动就从幼安来引领,新儒学的立场国民这个问题上,这些年儒学一直在和法学、道家靠拢,但朕认为还不够,儒学要想真正成为对大汉有用地学说。必须在国民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正如朕和国渊所说那样,法学要想真正成为对大汉有用的学说,就必须在德法上下功夫,实际上大汉治理天下靠的是德法和国民两个思路,道家追求的是理性和自然。并没有过多的追求在这两个问题细细深入。这就需要法学和儒学去深入挖掘。”
    “法学以前过于强调暴政苛法的作用,没有明白。大汉的法必须是德法,容人性入法律,使法律能够为百姓所接受,让百姓自觉遵守的法律才是优秀的法律。儒家以往过多强调君子,却不明白君子过于虚无,偶有一现,却不能治世,所以儒学要有用与世,就必须深入研究国民这个概念,什么叫国民,什么叫子民,什么叫庶民,什么又叫做大国民。”
    管宁道:“皇上地意思是否则在百姓中分成几等,根据品德来一一定性,让百姓有所追求,通过百姓的自觉追求来治理国家!”
    刘协笑道:“不愧为朕的大院士啊,让大汉帝国的子民们自己明白荣耀,让他们从子民开始,根据他们品行,朝廷可以定其为庶民、国民和大国民三个等级,大汉有爵位,但爵位不代表他个人的品行,只能代表他的功勋和对国家的贡献,但四民等级却完全依靠品行来衡量,犯过罪的就从子民降为庶民,能够做到立而知众,强而求荣,守而善思,以道为万物之本,以道守万物的就算是大汉地国民,说的简单点,就是一个老百姓,他自立而且能够团结其他大汉人、坚强并且向往荣耀、遵守大汉的法律而且理性,不盲目听从其他歪魔邪说,不盲目听从荧惑的话、信道教而且尊崇自然,不盲目破坏自然的就能够算是大汉的国民!”
    “幼安,你想想一下,如果大汉拥有这样地三千四百万国民,那我们地大汉应该有多么富强啊,不要说安息和贵霜,就算安息、贵霜和罗马三个帝国来攻打我们,他们也只能溃败而回!”
    “这个国民的标准并不高,随着县学地开展和推广,大汉拥有这样品质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大汉帝国也就会越来越强大!”
    受到刘协的鼓舞,管宁也难得的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拍着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