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急流勇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事情的。
    让王静辉开始有退隐心情的还是因为欧阳修终于去世了。由于他的出现欧阳修比历史上多活上几年,但终究寿限已到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不过欧阳修最后这几年基本上成为大宋华英书院的一面旗帜,有这么一个人坐镇华英书院使得书院得以快速发展,此老在华英书院培养学生无数,依照王静辉的看法,欧阳修在政治上的成就远不如他在教育上的成就,看来自己成立华英书院并且把欧阳修请来这也是做对了。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死后由于韩琦、王静辉和富弼的干预,朝廷给欧阳修的定论是一个“文”字。这也使得欧阳修这一代名家避免了历史上因为新党某些小人的陷害。他不是王静辉所处后世的“欧阳文忠公”而是现在的“欧阳文公”。这样才能够配得上欧阳修这一代文豪的风范。同时在王静辉的主持下,在华英书院为欧阳修铸造了铜像,用这样的方式来表彰欧阳修的功绩,用以缅怀欧阳修,这样的做法几乎让所有人多为之称赞——显然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质疑欧阳修在学术上的成就,这也使得旧党中一些对王静辉有看法的官员重新认识了一番这个年轻驸马。
    不能不说华英书院为欧阳修立铜像对朝廷施加了一定的影响,促使朝廷最后对欧阳修进行盖棺定论的评价。这也使得常轶等人的算盘落空。“欧阳修铜像事件”在大宋士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王静辉召集了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的管理者和众多学术骨干。宣布了只要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的人,都可以在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立铜像以做纪念和供后人缅怀,当然前提必须是这个人是在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教学或是学习的人才可以。华英书院和西湖书院一脉相承,这样的决定在大宋士子之间引起了轰动,众多名流和学子对两大书院趋之若鹜,优秀人才的加入也更加奠定了两大书院在大宋的地位。
    看到自己办的书院能够蒸蒸日上是王静辉非常高兴的事情,但是因为因为自己的特殊地位使得自己越发坚定了退隐的念头,这也是防止一些人借此话题来构陷自己。现在皇帝赵顼身体健康,皇室对自己的信任也是非常良好,但是这些在王静辉的眼中并不可靠,还不如趁这个机会让自己慢慢淡出大宋政坛才是最好的选择,没有必要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再这么做,那样也无法取信于人——尤其是皇室的猜忌。
    对于王静辉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众人的眼睛的,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在这点上大宋统治高层心中都很清楚。当他们看到王静辉的动作后,立刻反应过来是驸马想要退隐了,也许这一次恐怕是真的要退居幕后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宋皇帝的梦想,赵顼明白王静辉是想在自己完成梦想之前安然身退,这也让皇帝赵顼心中有些兴趣索然。
    果然在熙宁六年二月,王静辉上书皇帝赵顼,请求能够携全家在杭州定居。尽管这本奏章并没有几个人知道,但在大宋统治高层之中还是引起了一场小风波,最后还是太上皇出面平息了众臣的言论,准许驸马南下定居杭州。
    王静辉在得到皇室首肯后心满意足,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南下的时候,皇帝赵顼他送来了一个最不想见到也是最想见到了人——皇子赵煦。按照皇帝赵顼的想法,皇子赵煦要跟随在王静辉的身边接受其教导,这也是太上皇内定下来的,因为赵煦现在已经快七岁了,是到选老实的时候,由王静辉来担任太傅这一角色新旧两党没有一人反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