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要求耶律金贵常驻汴都开封,耶律金贵本人并没有在意,他可不知道这是王静辉为他设下的套子——现在辽国的信使走的路也就是这么几条,由于辽国方面的情报网建设非常有效,基本上大宋情报局想要截留耶律金贵的信件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中途有三个截留点,足够大宋情报局下手做文章了——他们已经仿造了耶律金贵和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三份来往书信了,就连他们的私人印章也照样造假——大宋情报局在这方面可没有少下功夫,也好在大宋文治昌盛,对于仿造别人字体和印章的人才也比较好搜罗,仿造出来的信件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当初他们的考核试题便是便是苏老大的一封家书,结果苏洵愣是没有识破,这也让大宋情报局的胆子大了许多。不过这样的考核项目最终还是被严密封锁起来,不然让苏轼得知大宋情报局这场“恶作剧”,那他非找王静辉拼命不可。
其实大宋情报局截留敌国使节信件并且仿造不过是牛刀小试罢了,王静辉当初之所以搜罗这样的人才进入大宋情报局,完全是因为他策划跨海登陆作战的需要——这个时代没有电话,更没有无线电,通信情况好一些的可以像大宋这样使用信鸽作为传递紧急情况的工具,不过也只有大宋才有能力使用信鸽和鹞鹰来建立情报传递系统,而辽国则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巨大的军事政治意义。
契丹人传递信息的渠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通过信使传递,这就给了王静辉空子可钻——他要借用这些“仿造高手”来对辽国发动最原始的“信息战”!现在大宋情报局手中掌握了辽国中京道、西京道和南京道的官方信使的路线图,并且配套的还有这辽国三道地政军要人物的笔记、私章、官印,比较复杂的还有他们所使用的特有的标记等等,这可是大宋情报局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才凑齐的。尽管情报局内部对王静辉这种奇思妙想有人并不赞同,但是彦生还是把他的命令严格地执行了。这一次行动有利地证明了当初王静辉所做的并不是“鸡肋”。虽然还不知道这样的效用有多大,但现在能够给大宋争取一天的时间算是一天的。就算万一耶律金贵回到辽国和耶律洪基对证,他们也没有办法发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没有凭证的情况下也只有自认倒霉。
耶律金贵并没有让王静辉等多久,半个月后他便找上王静辉在汴都郊外的静园,一方面提出大量购置大宋火器,另外便是提出了抗议——磨古斯在仪坤州的战斗中大量使用了火器,使得辽国军队损失惨重,不过好在辽国在丢了临潢府并且和大宋就边境问题达成了和约,调动了重兵北上准备给磨古斯痛击的,没有想到磨古斯联军倒是在攻城战当中给了辽国一个大大的教训。尽管仪坤州守住了,但辽国方面的损失几乎让耶律洪基暴跳如雷,对大宋的背信弃义大骂不止。不过面对现实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还是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对大宋继续许以更大的利益,以求大宋不再向磨古斯出售火器;另外便是调动资金来向大宋购买大量的火器返过头来对付磨古斯。
辽国虽然掌握了火药的制作秘密,但是辽军本身是以骑兵作战为主,火器并不属于他们的强项,尽管契丹人从大宋手下也领教了火器的威力,不过火器的制作原料却是卡在大宋人手中,辽国境内所发现的矿藏中储量微不足道,更不用说辽国的火药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了。这一次辽军虽然守住了仪坤州,但磨古斯联军却重创了辽军,守城的损失居然比攻城的还高,这个战果一下子把辽国统治高层给打蒙了。尤其是耶律洪基,他想到了萧佑丹生前曾经给他大力发展火器并且占据硫球以便控制火药原料来源的建议,他的心中真是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