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个道理还是非常让赵碛顾忌的。
“介甫先生曾说‘三不足’,先生以为何解!”小赵熙问道。
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时候遭受反对派的攻击,外面纷纷传言“三不足”——现在朝廷以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惧,祖宗之法不足守。这种言论本是保守派攻击王安石的一个把柄,不过反被王安石所驳斥,现在居然从小赵熙口中而出,就连他才子赵顼也是心中大为惊讶。
王静辉笑着说道“恭喜圣上不仅得良臣还有这么一个聪颖的皇子!”接着他又收起笑容反问道:“敢问殿下何谓忠臣之谏?比干死谏恰当否?”
赵熙毕竟还是年龄小没有多少经验,立时被王静辉的问题给愣住了。
王静辉笑了笑说道:“比干死谏自然为忠臣,但的死却是一种愚忠的表现。是毫无价值的!忠臣之谏除去死谏之外。更应该有智谏,所谓苦谏不成便隐居山林更是懦夫的逃避!远地不说,就是圣上乃为大有为之君,若是一味阻挡反而会招致圣上地怒火,若是忠臣苦谏不成远避朝堂。那空下来的位子不都是倿臣的了吗?是以要巧妙的劝谏君主,能够为百姓多说话,为百姓多谋福,这就是天下之幸了!若是负气而走,则小人趁虚而入,国事就是这么衰败掉的!”
小赵熙点点了头,像个小大人似的,惹得王静辉心中好笑至极。不过当着皇帝赵顼的面他不敢过多放肆,刚才以赵顼为例本身就够“大不敬”了,若是再不知好歹难免要惹祸上身。赵顼反而倒是并不在意王静辉以他为例来给自己的儿子讲解什么是忠臣之谏,从认识王静辉的那天起,这个和自己同龄的年轻人就不断的给他带来种种新奇的感觉,直到现在也没有心生厌恶,拿身边周围的近臣地话来说,这也许就是一种君臣之间难得的缘分。
“所谓‘三不足’诚如介甫先生所言的那样,只要身为人主不懈怠朝廷政务,不贪图享乐。这便是‘惧天变’;只要不不阻塞言路,不忌讳大臣的意见,集思广益君臣共同治国,这便是‘体恤人言’;其次便是‘祖宗之法’——治理国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做到与时俱进,任何法令都是缺陷的,即便是先秦商鞅所立之法常备人所诟病,但殊不知商鞅之法在现在看来不过简洁的很。除了苛刻之外便无什么大不了的。‘三不足’与‘忠臣之谏’其道理上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重要的是看人们如何去理解,就像先贤所留经典一般,不同地人去读总有不同的收获一般!”王静辉笑着说道。
赵熙听后点了点头。高兴的说道:“熙儿明白了,谢姑父指点!”
在这次召见王静辉后第十天,经过中书政事堂的讨论后,薛向之新的任命便正式发布了,十五天后经过一系列交接工作完毕后,薛向之乘船赶往汴都就任三司盐铁副使的新职位。与些同时大宋三大报纸对这道任命也做了报道,不同的是,三大报纸在这道任命后,用了相当大地版面来介绍薛向之在楚州的政绩。
也许报纸这东西天生就是为炒作而生,不过对于薛向之政绩的报道还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但毫无疑问对他所取得地政绩赞扬之词真是铺天盖地。由于薛向之和自己关系密切,所以王静辉对这次报道也非常重视,一方面为其造势,另外一方面貤是怕有些不良文人仅凭只言片语将薛向之的功绩夸到天上去,徒自让外人看笑话。
薛向之地各项考评均属优秀,尤其是楚州的经济发展更是令所有官员都感到汗颜,不过这里要除去王静辉的大弟子李慎。李慎的条件要远远好过薛向之,尽管薛向之发展楚州有王静辉给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李慎的头脑灵活,从小便跟着王静辉学习先进的思想,但论发展经济的办法来说,薛向之远不是李慎的对手。李慎的家族乃是隐隐排在王静辉之后的第二富豪徐氏,徐氏就出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官员,而且还是状元出身,徐氏倾其所有帮助李慎排除各种困难,杭州的经济发展之快,除了杭州本地商人雄厚的实力之外,徐氏拉拢了一帮北方财阀进入杭州不无关系。
昔日大宋“扬一益二”的格局早就被打破,杭州借着无与伦比的地利和丰富的资源,在三四年这个经济规模就已经超过了楚州,这里面还是因为楚州商人自己当初犯了一个大错——当初成立兴国银行的时候,他们拒绝了王静辉的邀请,兴国银行几乎是徐氏和王静辉两家的私立银行,正因为这样王静辉才可以将兴国银行当作自己的融资机构来做各种公益事业而不用考虑投资回报的缓急;而楚州工商银行的股本中王静辉所控制的并不多,其主力还是杭州商人自己,严格意义上说,工商银行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最大地投资回报。工商银行地投资方向可和兴国银行有着天壤之别。至于扬州和益州经济虽然繁荣。在大宋的地位依然很重要,但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不能够跟杭州和楚州相比的。
其实王静辉旗下产业也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都在楚州和杭州两地,一方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