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谢行长也是这么说。”陈大年的语气明显的轻快了几分,他讲道:“只是辽东分行的发展侧重还是要放在钢城和营城,这一点是肯定的。”
“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吧。”
李学武的回答却有点出乎陈大年的意外,他还以为李学武会固执地要求他将联合储蓄银行的主要发展方向放在辽南呢。
“我这边需要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李学武很坦然地讲道:“尤其是资金管理方面。”
他放下手里的茶杯,看着陈大年讲道:“集团正在实施组织机构变革,各一二级分支机构能获得一定的财政自主权限,这个需要你们来把关。”
“就像在京城一样,所有的资金往来必须要走联合储蓄银行的账目,企业运营过程中不能见到现金。”
“明白??”陈大年突然就理解了他在出来之前谢行长对她的语重心长和不住地叮嘱。
是了,是了,秘书长要在辽东大展拳脚,必定是要通过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实施财政变革的过渡阶段。
而在这一阶段,就需要联合储蓄银行有所担当,将资金往来严格把控。
企业运营管理见不到现金,就是在程序上防范了问题和错误的产生,这一决定并不能完全避免问题的出现,但增加了违纪成本和难度。
所有的工资银行账目,进出往来都有账目跟踪,公对公款更是银行内转划拨,杜绝了伸手。
李学武微微眯着眼睛,手指敲了敲沙发扶手讲道:“第二点,保生产,促经济,你们要做好长期投资辽东,发展辽东的准备了。”
“这个我出来前谢行长已经强调过了。”陈大年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关于联合能源开发总公司、营城港区的建设投资,我们还是能保证的。’
“不仅仅是这两个项目。”
李学武手掌轻轻拍了拍沙发扶手,讲道:“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李主任已经讲到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辽东就是集团未来三年的刀刃。”
他指了指办公桌的方向,让张恩远将他准备好的文件拿过来,递给了陈大年。
“未来三年对于集团来说是关键的三年,对于集团在辽东的工业是重大的机遇。”
李学武示意陈大年可以看看那份材料,是前一段时间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发布的工业建设规划。
“对于联合储蓄银行来说,未来这三年在辽东,也是关键的三年,发展中寻求机遇。”
“秘书长,这??”陈大年抬起头迟疑着讲道:“要动用这么大笔的资金投资工业和贸易建设,尤其是贸易网络的建设,风险是不是太高了?”
“风险与机遇是对儿双胞胎。”李学武看着他讲道:“是共生共存的状态,没有风险就没有机遇,没有机遇对于亟需腾飞的联合储蓄银行来说是致命的。”
这话确实不假,现在联合储蓄银行看似发展的很快,但成立时间太短了,缺少一定的根基。
树大招风容易倒,建设了那么多网点,吸纳了那么多储蓄,留在手里干什么?长毛啊?
李学武不用同陈大年讲话讲的太直白,作为银行的主管,陈大年比他要专业。
只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思维桎梏,陈大年不敢如他这般胆大,更不如他这般窥探天机。
李学武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联合储蓄银行是要将现有的资金尽快投入到正在腾飞中的集团在辽东的工业企业发展中,也要趁这个机会,将资金流汇入他即将推进的贸易网络建设当中去。
他未来三年主抓两个工作,一个就是全面建设集团在辽东的工业产业园区,建成以营城到奉城为运输线贯穿的工业集成产业带。
另一个便是建设覆盖全东北,影响东北亚的贸易网络,以集团销售总公司和联合物流发展总公司为基础,将红星产品以及联合贸易的产品推及整个东北,进而扩散出去,影响到东北亚的贸易市场。
这份雄心壮志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算景副主任背地里无条件支持他,可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将辽东工业的预算做的没边了。
他要利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带领集团在辽东的工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工业建设上突飞猛进,在市场供需上提供杠杆,就需要庞大的资金。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三年以后市场逐渐开放,集团的工业却没有准备好迎接市场的检验,那一步错,步步都跟不上。
而陈大年在看到李学武要秘书递给他的有关于经济建设和投资方面的计划,心里还是发怵。
站在他的视角上来看,秘书长的投资和发展计划无异于是在赌博,而且是闭着眼睛豪赌。
在无法确定未来工业是否会如今天这般继续被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前提下,在同样无法确定未来市场是否有变化的前提下,秘书长要推掉筹码梭哈。
这样做是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