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风向标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师眼里,挖坑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手里有坑,随时塞对方脚底下才对。
    李学武也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具体时间和起因事件他不记得了。
    听见新闻他算是知道了,重温了一下历史,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在社论文章里,好像并没有说些什么,也没有直接提起。
    但是,其根本含义就是在推翻前期的管理模式,包括工作组后的一系列变革措施,都被作废了。
    其实工作组是周先生那几人迫不得已的补救措施,他们是想弥补大学习活动开展以来对社会和生产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可这就像是拿着小铲子去堵坍塌的大坝,杯水车薪,倒惹了一堆麻烦。
    今天这篇社论一出,李学武可以预见,未来的风向应该对这几位不利了,说不定又要有多少人下来呢。
    因为这篇社论的公布,李学武也没了吃早饭的心思。
    更是连收音机里宣布上面要第四次接见小崽子的消息都没注意。
    先是回后院给钢城和营城打电话,及时通报了这件事,并且同董文学和徐斯年讨论了接下来的形势。
    两人一个在钢城主持工作,一个在营城主持工作,对正治风向标——京城的事就不是很敏感了。
    尤其是外部形势的变化对轧钢厂内部的影响,势必会波及到他们的本职工作和人生规划。
    都是一把手,不仅仅是要管业务,还得管组织、管生活,外部形势的变化对他们这种主管领导来说就是工作变化的风向标。
    李学武心系轧钢厂,心系几处布局点,在应对处理这些事情上更专业,可也更操心。
    在拜访干妈的时候,李学武也同郑树森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求解。
    郑树森身处于旋风中心,感受到的威力和影响力更大,给李学武解释的也更全面彻底。
    这就是关系网的好处了,李学武可以接触到上面最核心的思想变化,以及正治波动。
    郑树森也愿意跟李学武讨论和交流这些事,他高屋建瓴,水平很高,可李学武就偏偏听得懂,还接的上。
    最关键的是,李学武还能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就很让郑树森欣赏了。
    年轻一代里,他见的多了,还没有似是李学武这般玲珑剔透的人物呢。
    而跟李学武沟通的次数越多,他越是对自己的儿子不满意。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李学武倒是没有跟谁攀比的意思,更没有来干妈家争宠的心思。
    都多大了,怎么还玩这种小孩子的游戏,成年人只谈利益和思想。
    在意识形态上,他可以无限地包容、理解、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和态度。
    在利益追求上,他尽求协调联系,沟通合作,实践双赢。
    李学武坚信,别人喜欢自己,绝对不是因为自己长得帅,比自己帅的人多了。
    也不是因为自己有才,首善之地,人才荟萃,自己又算老几。
    他深知自己能为人所折服的无非就是头。
    无论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都够厉害!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