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瞪眼珠子。
因为李姝就是他爹的眼珠子,比两个大孙子都要宝贝。
他和姬毓秀正在筹备婚礼,婚后生几个还没打算。
大嫂是准备要第二胎了,可也说了这是最后一个。
二嫂那边始终没有动静,可二哥家有长女李姝,第一胎又生的是儿子,父亲和母亲都没什么好说的。
有了就欢喜,不要也随意,传宗接代就是这个意思。
大嫂是盼着要闺女,她稀罕李姝的模样一点都不假。
大哥倒是佛系,稀罕李唐只一阵新鲜,总没有他的书好看。
二哥是喜欢孩子的,可二嫂看起来就是有主意的,再加上出身,谁能说得了她。
最后的压力到他这了,毓秀倒没在意工作上会不会因为要孩子而耽误进步,可他也不想因为家庭影响了她工作。
目前为止,李姝是四代长女,也是家族四代唯一一个女孩的事实无法改变。
有李唐和李宁的淘气在眼前,大家更宠古灵精怪的她。
“我就说找你喝点??”
傻柱带着媳妇儿孩子进院,听见李家的热闹便来窗子边瞅了一眼。
自从集团后勤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以后,这院里的邻居陆陆续续都搬走了。
不是凑钱在生态工业区工人新村买了楼房,就是用院里的房屋做了置换。
反正都想着去住干净整洁又卫生的楼房,下楼就是河畔花园,大人上班、孩子上学、老人逛街买菜都非常的方便。
你想吧,都说这大院好,好在哪了?
刮风下雨没个消停,外面下小雨,屋里下大雨。
李学武他们院还好,有一大爷张罗事,这砖地几年一修缮,其他大院连卫生都不讲。
这四合院早前是有厕所的,大户人家的老爷子能带着仆人出门去公共厕所嘛?
是因为房屋紧张,连早前厕所的位置都做了修改,街坊邻居都用门口不远处的公厕。
可就有嫌远的,或者嫌弃冬日里夜里寒冷,有屎盆子的还能讲究点,倒去公厕,要是尿盆子,趁没人直接泼门口。
冬天看门口黄冰碴大家只撇嘴不说话,可到了夏天就受不了了,一下雨它?得慌啊。
你别出门啊!你一出门踩一脚泥,说不定是啥玩意呢。
所以这条胡同、街道,乃至是东城,只要是红星厂的职工,或者能找到关系的,能买房的买房,能置换的置换。
搬家!无论如何都得搬!
他们想上楼都想疯了,谁稀罕两口子腻歪全院人听乐呵啊。
老王两口子好不容易有点情趣,第二天早晨蹲水池子边上刷牙,老张端着牙缸子笑呵呵地走过来道了一声早,话里话外说什么加强锻炼,中药保健,你说这膈应人不膈应人?
搬家是搬家啊,红星厂几万人撒在全城能有多大的影响,充其量是惹人羡慕呗。
但在交道口,尤其是几处红星厂当初安置工人的聚集区,职工搬走以后这大院、这胡同都有种空了的感觉。
且看李学武他们这院,还得说有几家不是红星厂的,也搬不走,否则真就搬空了。
就是这三家没搬走的,也都是住在后院,是李学武的邻居。
中院没有旁人了,傻柱一家独大,独享整个院落。
前院更是,闫家和老七家搬走以后,李顺家独享前院。
倒座房也是一样,二爷带着小子们搬去了大仓库。
沈国栋已经成家,只有姥爷一个人住。
白天人还多,毕竟有西院的回收站,尚且算热闹。
一到晚上就消停了,连去年最吵闹的在门房打牌的年轻人都走了,有的去了乡下,有的进了工厂,反正没人了。
东院的于丽经常不回家,难得回来一趟也是收拾屋子。
后来连屋子都懒得收拾了,叫了小燕帮忙看顾着。
姬毓秀那边是准备住人的,是作为新房收拾好的。
马上她和李学才就结婚,往后两人就生活在东院。
于丽不在家,东院成了他们家独享,更加的宽敞。
“我还找你呢,哪儿去了?”坐在炕上吃饭的李学武听见窗子外的动静,回过身问道:“吃饭没,来喝点儿。”
“你也不提前打招呼。”
傻柱摆了摆手,谢了同李学武一起让他的李顺。
他也知道这是李学武回来了,李家团聚乐呵呢。
只是他跟李学武的关系匪浅,这院里也就剩这几家邻居了,所以感情倒比以前深厚。
他就坐在窗台边上隔着细纱窗同李学武讲道:“前天我大舅子说聚聚,这不今天去他那了嘛。早知道你回来,我就在倒座房准备了,也让他来好了。”
“家里挺好的啊?”李学武回头看向他问道:“听说王亚梅怀孕了?还在上班吗?”
“她哪里闲得住??”
傻柱笑呵呵地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