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忽悠,接着忽悠!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可总体造价也绝对下不来一千万元。”
    她在电话里稍显迟疑地讲道:“专家组初步给出的评估是一千两百万。”
    “嗯,一千万......一千两百万……………”李学武听了她的汇报一边思索着一边重复了一遍,随后点头说道:“够了。”
    “什么够了?”吴淑萍惊讶地讲道:“您可千万别冲动。”
    “我当然不会冲动,又不是我拿钱,我冲动什么。”李学武好笑地说道:“我的意思是说,才一千万,够忽悠的了,这都不算事啊。”
    电话那头的吴淑萍顿时语塞,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融资就说融资的,怎么能说是忽悠呢,秘书长也太不专业了。
    她出自东南亚世家,从小接触到的家族式教育,以及父兄生意场上的耳濡目染,让她早早便懂了经济和贸易。
    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她突然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没有选择与商业和贸易相关的专业。
    她是不缺钱的,毕业后同丈夫结婚,一起来到内地支持教育建设。
    在津门帮助李学武经营顺风商贸联营公司的时候,她便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着实让李学武见识到了什么叫大族底蕴。
    到底是商人世家,她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是有一定专业和实践经验的。
    李学武在企业管理上唯一能听得进去建议的除了大嫂赵雅芳在财务方面的意见以外,就是吴淑萍的管理意见了。
    要说起投资,吴淑萍更能跟他掰扯一阵,最终还得是他败下阵来。
    可真正到了企业运作,李学武总能做出一些让她看不懂却行之有效的事。
    比如说这一次,圣塔雅集团抛出诱饵,要搞什么国际标准酒店,这玩意儿看着诱人,可终究是一块鸡肋啊。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你想吧,这年月京城有多少消费潜力啊,搞这么大的酒店空置率得多高。
    真要劳民伤财搞建设,搞面子工程,也不能一次性搞这么大阵仗。
    她的意见是缓一缓,等时机成熟了再谋算也不迟,更不用理会圣塔雅集团的别有用心,这世上哪可能每次都让他将糖衣吃掉,炮弹打回去呢。
    可李学武偏偏就不信这个邪,很是自信地跟她讲了一句以后便挂断了电话。
    其实电话里李学武的意思她已经听明白了,无非就是借鸡生蛋的老套路。
    只不过李学武做的更绝,他是打算吃掉圣塔雅集团抛出的诱饵,可一分钱都不想投资,甚至还要算计对方一把。
    一千两百万啊,如果没有钢铁集团的投资,上哪筹集这笔钱去。
    难道他还能自己印啊?
    这话说的好没道理,在李学武看来,印钱哪有抢钱快啊,抢钱没有资本运作快,他要玩的就是资本运作。
    挂了吴淑萍的电话,他便将电话打给了红星联合储蓄银行。
    谢大姐接到他的电话还很意外,主动提到了副行长陈大军的事,她知道李学武的个性比较强,看不得拖沓和虚伪,想着是不是将陈大军调回京城。
    李学武却没有理她这一茬儿,笑着介绍起了国内第一高楼的项目。
    谢兰芝初听李学武讲这些,她还以为李学武没睡醒,跟她在这胡诌呢。可随着电话里的介绍和解释的深入,她渐渐就听明白了,李学武这一次又想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你要筹集资金,也得拿出一个靠谱的方案来。”谢兰芝也不看好这个项目,她在电话里讲道:“第一高楼听着好听,可建起来干嘛用啊?就吃喝住玩?”
    “你觉得百米高楼要建多长时间?”李学武在电话里第一次就这个项目进行了解释说明,“工程建筑总公司传来的可行性报告表示需要用三年。”
    “咱们不说工期提前还是延后,咱们就说这三年的时间。”他强调道:“三年前和现在相比,你再想想现在和三年后的变化,你就敢说用不着?”
    “再一个,我也没说现在就建大楼,我是需要你帮我提供一份资本运作论证,是否有筹集资金的空间。”
    李学武看了一眼办公桌玻璃下压着的日历,嘴里讲道:“我让工程公司给你们送一份论证报告,供你们参考。”
    “论证,真就是论证?”
    谢兰芝太了解李学武了,也太了解他的工作效率了,她才不信什么论证呢。
    李学武这个人做事永远有脑子,他现在说要做的事,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甚至有了充足的计划。
    所以在集团会议上只要是他提出来的建议或者意见,一般人都要慎重思考再回答,否则就要被他怼的体无完肤。
    “论证可用不了三年,甚至一年都用不了。”谢兰芝苦笑道:“我都怕我们这边的论证还没出来,你们已经开始建了。”
    “哎,不能够。”李学武笑着回道:“这一次的工程量太大,我不多拉几个资本心里也不踏实。”
    他意味深长地提醒谢大姐道:“这件事就不用刻意保密了,是吧?”
    “知道了,知道了。”谢兰芝颇为无奈地笑着应了,“不过我们银行投资不会太多,一千两百万呢。”
    “这话别说的太早。”李学武颇为自信地讲道:“真有招股的那天,你们就是想过多地投资都不行了。”
    “我真希望你这不是在吹牛,或者是忽悠我。”谢兰芝真诚地讲道:“我希望有你拒绝我进一步投资的那天。”
    “放心吧,那一天不会太远。”
    李学武自信地讲道:“三年时间,很多都会变的,你可以相信我。”
    “呵呵,好,我相信你。”
    谢兰芝也是难得见李学武如此的自信,便也好笑地应了下来。
    有联合储蓄银行背书,这个项目的融资就不难了,难的是看谁好忽悠。
    那些年“第一”高楼烂尾的还少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