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是真正的战史研究者,他们喜欢的则是《胶东作战实录》、《胶东战斗纪要》,但在通俗读物中,引用这两本书的人却是极少,白斯文讲述的历史仍是信史。
当天深夜,陆达正式得到林铃草的报告之后,一边递过了柳镜晓的晋升命令,一边赞道:“干得好!这个位置看来后继有人了!好好干啊,说不准有机会升到丁司令的位置了!”
此时的丁宁可是位处山东权力的最高层,陆达与她仍有不小的距离,林凌草却是淡淡一笑:“什么时候能补好燃煤和炮弹?我们继续出发!”
陆达摇头道:“官兵们这些天都没日没夜地激战,疲乏得很,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休整一下吧!”
林铃草干脆地说道:“不好!咱们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官兵们的士气正盛,不如与烈风人再干上一战!”
正说着。南岸炮声又是炮声隆隆,只是这一次炮火比起昨日地炮击要弱得多,烈风军的每门炮火只携行了三十发炮弹,这些火炮虽然属于一线作战单位,所以才多带了二十发,但是在昨天地炮击之后每门炮只剩下了十来发炮弹。
因此烈风人采取以人海换火海的战术,每一个步兵大队都组织一个挺身队兵力相当于加强中队,但是伤亡较大,实有兵力只有百余人决死冲锋,而每门火炮只进行三发急袭掩护射击。因此在短促的炮火准备之后,烈风人开始了狂热的冲击。
但是烈风人的冲击除了用“悲剧”来形容之外,没有其他言语可以形容,虽然共和九十年代的火炮尚不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命运,而蛮勇的许多时候能打胜一场战争,但在这种决战之中却是很少有侥幸的事情。
烈风人的六个挺身队呼啸着在弹雨之中冲向了摩天岭,但是摩天岭山势险峻。而迎面而来的弹雨让烈风军死伤累累,即使如此,烈风军仍是疯狂地踩着前面地死尸一步一步地向前冲去。
但是烈风军很快就感到不对劲,对面的射击比昨天猛烈许多,也精确许多,事实上除了原来的兵力之外,今天早晨陆达终于又得到了两个步兵营的支援,他把其中两个连增援到了摩天岭炮台上来。
虽然勇气可以弥补许多东西,一天的恶战可以让新兵变成老兵。但训练上的差异是很难弥补的,这两个步兵连都是身经百战地部队,历史可以追述到漠北军时期的定边军,一个步兵连都可以当一个新兵营来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烈风人面对不仅是四飞的弹丸,对面敌人的射击精确而快速,更加要命的是,他们处于绝对的地形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六个挺身队最后只有少数人冲到炮台面前。守军甚至没有跳出炮台肉搏,只用交叉火力就消灭他们。
根据烈风人的统计,总有共八百人冲锋,有六百人阵亡或失踪。但是对于摩天岭炮台来说,这仅仅是又一次考验。
陆达赶到前线的时候,整个战线已经稳定下来,由于没有足够的火炮支援,对付坚固地炮台攻击只能以死伤累累而告终,而陆达心里也有底,毕竟他手头还有一个营的预备队没有使用上去。
只是烈风人确实非常顽强,按陆达私下的看法,这是“顽固,甚至可以称为疯狂”,他们再次组织了一次冲锋,这一次干脆没有任何炮火掩护,而柳军舒舒服服在永备工事里轰击密集的烈风军队形。
这种战斗与沧州前线的战斗有些相近,只是烈风军没有沧州那么多的火炮和工兵,也没有那么多的老兵,因此烈风军又付出三百多人的伤亡后终于停止了这种攻击。
让烈风人停止攻击的最大原因还是西侧突入威海卫的增援支队,四个步兵营为基干地部队轻轻地捅穿了打援的烈风军,然后在守军的接应下进入了威海卫。
六个步兵营,相当于两个步兵团,再加上其他兵力,陆达估算他的兵力相当于四个步兵团以上,烈风人要拿威海卫除非展开三倍地兵力,那就是三十六个步兵大队—威海卫保卫战期间,烈风军兵力最多时也仅有三十一个步兵大队,那个时候陆达手上光是完整的步兵团就有五个。
在这种情况下,前线情况下都暂时处于平静之中,柳镜晓的部队在加紧修复铁道增援胶东,而烈风军则加紧调集了步兵部队。
但是根据防卫厅战史《胶东方面的作战纪录》第一卷记载:“虽然登陆了如此规模的步兵部队,但是部队的弹药辎重严重不足,大部分部队的炮兵部队和辎重部队限于吨位没有同船抵达山东,而是留在南满,如雪三十六师团的辎重三十六联队只有一个中队抵达胶东方面,炮兵三十六联队只有两个中队抵达胶东,其他师团的情况虽较三十六师团为好。但辎重、炮兵至少只抵达三分之一,个别步兵联队甚至没有携带一门火炮。在胶东登陆的部队完全可以用“饥兵”来形容!除此之外,步兵除了自己携带地二三百发子弹外,始终没有得到补充,个别炮兵部队每日限制发射五发炮弹,再加上三号登陆场的补给品全数损失,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