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诸葛均仍居断墙之上,手中握一封密信,面色凝重。蒙面人再度归来,禀报:“关羽已入蜀境,马超遣使相迎。诸葛亮先生闭关三月,今晨忽开山门,亲率百人迎于栈道。”
诸葛均微微颔首:“兄长终究出手了。”
他又问:“邺城方面如何?”
“虞翻已转移至幽州地界,联络鲜卑部落。陆抗顺利南归,三日前抵建业,面见孙权。据闻,孙权抚其背而泣,当场授‘太子宾客’之位,参议军国大事。”
诸葛均嘴角微扬:“十七岁少年,以琴藏符,冒死登台,救不下鲁肃,却带回了希望。陆抗,真将才也。”
他取出一枚铜钱,抛向空中,观其落地之势。正面朝上。他轻声道:“天意在吴。”
蒙面人犹豫片刻,问道:“公子真不回成都?丞相盼您已久。”
诸葛均望向西南星空,良久方答:“兄长执蜀之政,我守吴之志。卧龙凤雏,各司其职。况且……”他低头摩挲袖中一枚木牌,上刻“涛声至”三字,“这盘棋尚未终局,我怎能离席?”
第六百三十三日,巳时,建业宫宣政殿。
孙权身着素服,率百官祭拜鲁肃灵位。殿中香烟缭绕,挽联高悬:“赤壁筹谋安社稷,铜雀殉节证忠肝。”张昭捧读祭文,声泪俱下:“昔子敬劝和刘吴,共抗曹贼,保全江东;今司马逼杀忠良,天地共愤!吾等岂能坐视?”
孙权上前一步,亲手点燃灵前纸帛,火焰腾起刹那,他猛然拔剑,斩断案角:“自今日起,罢市三日,全国服丧。另颁《复国诏》:凡我吴民,无论士庶,皆可举义兵、募乡勇,共讨魏贼!”
顾雍出列谏言:“主公,此举恐致地方割据……”
“不怕。”孙权目光如炬,“鲁公用命换来的民心,若不用来复国,才是辜负英灵!我宁可地方豪强坐大,也要让天下知道??吴国未亡,君臣同心!”
步骘随即呈上各地响应文书:豫章太守自发练兵五千,会稽豪族捐粮十万石,鄱阳湖渔民组建水勇三千。更有数百寒门子弟联名上书,愿赴前线为鲁公报仇。
孙权抚卷长叹:“子敬啊子敬,你一生不愿战乱,临终却成了战鼓的引信。”
同一时刻,北方幽州边界,一座荒废烽燧之内。
虞翻裹着破羊皮袄,坐在火堆旁,面前摊开一张北地图。身旁站着两名异族将领??鲜卑首领轲比能之弟俟力伐,以及乌桓酋长蹋顿之子楼屯。
虞翻指着地图道:“若魏国内乱,二位可率骑兵南下,直扑范阳、涿郡。我已联络冀州义军,届时里应外合,断其粮道。”
俟力伐粗声问:“我们为何要帮你?”
虞翻不慌不忙,取出一卷绢书:“这是曹操当年与你们结盟的誓约副本,上面记载着他承诺归还被掳走的八千牧民。可惜,他从未履行。而司马懿更视尔等为蛮夷,屡次削减岁赐。”
他抬头直视二人:“我吴国不同。只要助我破魏,不仅恢复旧盟,还可开通互市,每年输送铁器、丝绸,换取牛马。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我要让中原知道,四夷亦有尊严,非任人宰割之羔羊!”
楼屯眼中闪过光芒:“你说的‘尊严’,可是像汉人一样,被人尊重?”
“正是。”虞翻点头,“你们不是边患,而是盟友。未来的天下,不该只有魏蜀吴,也该有草原的声音。”
两人对视一眼,终于跪地盟誓:“愿随大夫起兵,共伐暴魏!”
虞翻扶起他们,仰望烽燧顶上漏下的星光,低语:“鲁子敬,你在天之灵可见?你曾说‘和为贵’,可当和平必须用刀剑去争取时,我也只能为你执戈。”
第六百三十四日,黄昏,许昌郊外。
一片荒丘之上,矗立着一座新坟,碑上无字。关羽独自前来祭拜,手中提一壶浊酒。马岱随行在后,欲言又止。
关羽将酒洒于坟前,轻声道:“孟德兄,我又来看你了。”
马岱惊愕:“将军……此乃曹操之墓?”
关羽点头:“当年我败走麦城,他曾派人护送家眷南归,未曾加害。此人虽奸雄,却有信义。今日我为鲁公哀,也为他悲。天下英雄,终究难逃身死国灭。”
他取出那枚“卧龙”印,置于墓前:“孔明借我残躯扰敌,借鲁公之死激变,步步为营,算尽人心。我关羽一生傲骨,今日却甘为棋子,只因我知道??有些事,比胜负更重要。”
马岱肃然:“将军所指,可是‘道义’?”
“正是。”关羽收回印章,望向北方,“魏国看似强大,实则根基动摇。司马懿越是镇压,民心越反。而我们,只要守住这份‘义’,终有一日,可卷土重来。”
他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曹操墓碑,策鞭而去。夕阳下,一人一骑,影长如剑,划破苍茫大地。
第六百三十五日,夜半,邺城旧巷。
一间废弃祠堂内,烛火摇曳。十余名布衣男子围坐一圈,手中各持一份名单。中央一人揭开斗篷,竟是阿福。
“诸位,”他声音沙哑,“今日召集,只为一事??重建‘江东线’。鲁公虽逝,但他在北地埋下的种子,不能断。”
有人问:“虞大人已走,谁来统领?”
阿福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正是当日鲁肃所留:“此为信物。自今夜起,我代鲁公执掌北方谍网。凡我吴人,不论官民,皆可入网。任务有三:一、搜集军情;二、策反魏吏;三、保护流亡士子。”
一名年轻书生起身:“若被发现,必遭株连。”
“那就死得其所。”阿福平静道,“鲁公能以命明志,我们难道连一条命都不肯舍?”
众人默然,继而齐声应诺。
阿福又道:“明日开始,启用新暗语??‘涛声依旧’。凡以此语接头者,皆为同志。”
他点燃一束香,插于香炉之中,烟气袅袅升起,宛如招魂之幡。
风愈烈,云愈厚。
中原大地,暗流奔涌。
鲁肃之死,非终结,而是燎原之始。
在无数人的心中,那柄象征忠义的剑,已然出鞘,永不归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