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这一段时间指挥水军作战的心得体会了。</P>
和陆地作战的『少许』,『大概』,『数百』,『近千』等等含糊概念不同,在水面上作战,必须精确到了个位数!</P>
楼船三艘,就是三艘,不可能用『少许』来替代,少一艘都会使得战斗力发生极大的变化,所以每一场水面上的战斗,都必须精确到了每一艘的控制,指挥,调配,而不能像是在陆地上作战,以控制指挥较大的阵列和队形为主,大概就行了。</P>
精细化的指挥,也带来了更为细致的分工。</P>
以前徐晃是不太管后援物资的,他觉得自己只需要做好前线作战就可以了,后营物资交给文官小吏去安排,一般情况下他懒得过问。但是经过了水面作战之后,他便是学会了必须要打有物资储备的仗。</P>
或者说,尽可能的去打有『储备』的战斗。</P>
这个『储备』,或许是储备的船只,也许是储备的兵卒,也或许是储备的修补木料,备用器械等等。反正只有充裕的后续『储备』,在作战的时候才能将战斗力最大化的发挥出来。</P>
这一点,其实是徐晃从诸葛亮的身上学来的……</P>
如果不是诸葛亮在出征之前,就要求在后方的黄权组织氐人賨人等等在巴山之中砍伐运输储备木料,那么徐晃等人就必须眼巴巴的等着后方慢悠悠的砍木头送木头,然后徐晃等人还要再等木头送到了才能修理船只。</P>
如果没有诸葛亮提前安排,川蜀水军再度进军的速度,绝对要慢很多!</P>
所以,所谓的『战必备』,不仅仅是备着出战的这一波,还必须考虑出战后的后续准备。一个良好的军事统帅,也不仅仅只关注战场的一线。</P>
诸葛亮也得到了发现曹军斥候的消息,从楼船的尾部到了前甲板。曹军斥候出现的时候,诸葛亮正在楼船后部,带着几名工匠,测量绘制长江水文情况。</P>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人来说,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成长。</P>
就像是寻常人坐船跟随大军而进,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在船舱内睡觉,但是诸葛亮却会选择带着工匠将沿途的地理环境,水文变化都测绘下来,甚至还用勾股定理去测量水深,利用日晷来确定地理方位……</P>
这些资料,诸葛亮不确定什么时候能用上,但是他绝对不愿意想要用的时候却找不到。</P>
从川蜀到江陵,最难的问题,并不是这些资料的短缺,而是漫长的补给线。</P>
如此长距离的,大规模的,调集兵卒粮草,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无疑就带来极大的风险。</P>
徐晃见到了诸葛亮,便是指着曹军斥候出现的地点,告诉诸葛亮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曹军的警戒范围……</P>
诸葛亮点了点头,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地图,并且在地图上做了标识。</P>
徐晃诸葛亮他们现在只是沿着水路而进,并没有陆地上的部队,也就是说,在陆路方面,从秭归开始,到江陵这一段路,几乎就是放空状态。所以,曹军所有出现的范围之内,都是属于危险区域,如果选择扎营,最好选择靠近南岸。</P>
徐晃看着诸葛亮做好了记录,便是笑着问道:『孔明,这曹军斥候出没于此……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P>
『好事。』诸葛亮笑着说道,『若是不见曹军斥候踪迹,才是坏事……』</P>
『哈哈哈……』徐晃笑着,点了点头,『江东鼠辈,搅扰川蜀,却是仓皇撤军,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P>
对于徐晃和诸葛亮来说,他们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只是他们一直关注着江东水军的动向,所以他们比曹仁更早一步得到了江东水军撤退的消息。</P>
因为不清楚江东水军是计划着做什么,所以徐晃和诸葛亮准备做一次火力侦察。</P>
诸葛亮目光微动,然后将手中的地图重新收好,『某听闻……这江东周都督,体弱多病……』</P>
『若是如此,倒也罢了。』徐晃眺望着前方,『不过,要是江东鼠辈和曹军贼逆勾结……』</P>
在之前和江东水军的作战当中,确实在后期江东水军崩坏得有些离谱,这反而使得徐晃和诸葛亮更加谨慎起来……</P>
虽然可能错失了追杀的良机,但是确保了自身部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