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把大把的银子,可给那些地主做佃户总是可以的吧。赴死军的地盘上就是人少地多,只要手脚勤快些,估计也不至于真就饿死了。
    再有一点就是赴死军的战斗力在这儿摆着呢,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的扬州都能不顾一切的来增援,真要去了淮西,可就算进了赴死军的老家了。就算是鞑子真的打到了淮西,赴死军还不和鞑子拼出脑浆子来?淮西可是赴死军的老窝!
    在这个惶惶乱世之中,南都都玄乎了好几回,也只有是赴死军羽翼之下,才最有安全感。
    更主要的是:赴死军下这么大力气邀请大伙儿过去,肯定是真心实意的,不是玩弄收买民心的那一套把戏。
    是真心还是假意,不懂什么大道理的老百姓分的最清楚。
    这些失去家园的老百姓纷纷表示愿意去淮西,在新附军的帮助下,正源源不绝开赴到长江边上。
    长江处,一排排,一列列满是各种舟船排筏。
    对于这些这些竹排木筏,大伙儿可是真的有感情。尤其是扬州的百姓,当时围城之际,就是这些竹排木筏载着大伙儿离开血火险地。当时赴死军杀的都成了什么样子大伙儿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一个个血葫芦一样死死的护住大运河这道生命线,这才有了扬州八十万生灵的喘息之机。今日再次见到这些简陋的竹排木筏,就好像是见到了亲人一样。
    “上船,过江,去淮西。”
    “重建家园,只要有口吃的就支持赴死军,再次杀回江北……”
    “周文远,你那边进展的如何了?”李四再一次把这个总文案召来。
    周文远翻开随身的本子,详细汇报这几天的情况:“总计集中竹排木筏六百四十三条,其中两百条是从淮西新到。各色舟船两百三十一艘,其中大船一百整。已经起运扬州百姓四万六千三百人过江,那边有咱们的后勤人员接应……”
    “不错,很好,做的很好。”李四难得夸赞自己的下属。
    人口,历朝历代都是最宝贵的财富,这里聚集了百十万无家可归的人口,相当于一个番邦小国的人口总量了,这也是赴死军最大的财富。只要能送到淮西,运用得当的话,就能爆发出惊人的生产力。
    这些人对鞑子有切肤入骨的仇恨,将成为赴死军的基石和后勤总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也是为了挽救和转移这些人口。
    如何对待这些人口,如何在小小的淮西安置如此庞大数量的人口,是李四早就考虑成熟的问题。
    忽然话题就是一转:“你有没有兴趣做个通判?庐州府下的通判?”
    “若是忠诚伯意在酬功,我看还是免了吧。若是有其他用意,不要说通判,就是不入流的知事又有何妨?”周文远原本就有过仪真知州的官衔儿,好吧歹吧也是个从五品。府下的通判不过是个正六品,这还算是降了一级呢,周文远并不在意这些。关键是现在的赴死军已如在渊神龙,随时都有可能一飞冲天。在赴死军内部比放到地方上可要有前途的多了。
    “哈哈,自然是有用意的,要不然怎舍得把你这样的斑斑大才扔到庐州做个副职?”李四哈哈笑到:“等回了淮西,你就先在庐州府上任去吧。虽然只是个通判,可也责任不小……”
    “卑职明白了,忠诚伯是要强推地方。”
    “哈哈,是。”
    通判这个职务,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权,在很多时候,甚至是可有可无。尤其是在太平年月,这个官职基本就是知府的秘书兼跑腿儿。但真要到了非常时期,通判可比知府要有用的多。
    通判这个官衔的设置,本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尾大不掉,是用来牵制地方的。无论钱粮、转运、田地、赋税等等都要经过通判,尤其是这种越级直接任命的通判,根本就是监视地方,是地方上真正的太上皇。
    该做的都做了,只剩下最后一事:把南都事件了解。
    “给我拟个条陈,就说我要进南都参驾,同时祭奠阵亡的将士。该怎么写你自己斟酌着吧,好歹咱们也是大明的臣子嘛……”
    “卑职明白。”
    周文远好似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官了,以千把人的刀枪逼仪真百姓冒充赴死军,瓦解新附军斗志的辉煌仿佛和这个文弱书生没有半点的相干。
    ……
    北城一品香的章掌柜也关着门板歇了好几天,有多少老主顾过来买鸭脖子都被章掌柜打发走了。
    这好几天已经过去了,虽然市井之间种种风言风语传的蝎蝎虎虎,可风还是平的浪还是静的,一点要翻覆的意思也没有。
    章掌柜悔的肠子都要清了:这么些天都关着门,得少赚多少钱呐。尤其是那天的鸭脖子卖的太便宜,还亏着钱呢。
    眼看着一切都很平静,章掌柜就在今天又开了店铺的门板,一边烧水一边宰杀鸭子。准备好好的弄一炉子,把这几天少赚的银子都找补回来。
    这边的鸭子还没有入炉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