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明治世垂三百载,教化四方泽被八荒,如今圣天子在位,正是上下一心齐御外辱的时候,怎么还会有如此的奸佞臣子?
他们的良心哪里去了?他的忠义哪里去了?
本想着勤王诏书一下,四海义士齐聚八方藩王来援,赶走鞑子不过是顺理成章的小事,自己也可以做大明中兴的一代圣君。正是雄心勃勃的时候,前有京营覆没,中有清军攻城,就是在这内城里头,也有乱臣贼子以刀兵逼宫,难道自己这个大明正统先皇嫡血就真的收拾不起民心士气?
这个天下是怎么了?
若是天下人都是如此,大明王朝就真的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自从黄袍加身这几天来,兴武皇帝朱慈烺也是和大行崇祯皇帝一样,三更不眠五更即起,每到深夜都在批阅各种奏章,可局面依旧如此凶险,最让人感到绝望的就是祸起萧墙之乱。
这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南都而已,当年的先皇可是打理着整个大明帝国。
兴武皇帝朱慈烺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辛苦。
可辛苦又有什么用?还不是闯贼破京?还不是以身殉国?还不是丢了半壁江山?就是这江南半壁何尝不是风雨飘摇?
在赴死军的卵翼之下,就是这个性子随和的少年也时常想着能够登基,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舒鳞展翼的经纬天下,想着再造大明河山再现先祖辉煌等等许多想一下就让人热血沸腾的念头,现在看起来,这一切都和何等的天真幼稚。
就说眼下吧,乱军都杀进宫中,身为九五之尊,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还不知道呢,还谈什么治理天下,还说什么宏图大业?
外面的喊杀声愈发的紧了,春合殿那边好像是起了大火……
和父亲崇祯皇帝不同,兴武皇帝朱慈烺没有把推却责任的想法,而是不住的想着自己这个新皇帝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失了民心,是不是行了什么暴政这才惹的天怒人怨。
可登基这才几天呐?年号都没有来得及完全宣示天下呢,哪有机会行什么暴政?至于沉迷声色,渔猎犬马等等这些和暴君昏君相关联的罪名,更是无从谈起。
难道我是亲了小人?远了君子?
更是没有的事情,任命的官员根本就没有多少,一点点的政绩也没有表现出来,何来小人君子之说?
兴武皇帝朱慈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以刀兵加于内宫。
这个少年皇帝的想法虽然幼稚的很也可笑的很,可好歹也算是开始站在皇帝的角度在想问题了……
不时有几个惊慌失措的宫女跑过,慌乱的寻找树荫大石躲避起来……
真不知道外面乱成了什么样子……
兴武皇帝朱慈烺忽然就是鼻子一酸,眼中已有泪水落下,又唯恐被身边的侍卫看到,转过头去以袖子擦拭……
“万岁,为稳妥计,不如万岁于我互换衣物,若有贼兵杀至,我也好引开贼兵,万岁好趁机脱离……”
“罢了,如此乱局乃上天怨之下民愤之必然结局,若是天意亡我大明,朕也不想苟活。”兴武皇帝拒绝了侍卫的好意:“我心里乱的很,你们想想左近还有什么援兵没有?”
总是躲在这个石头洞里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迟早会被贼军发现,最好的法子还是赶紧去搬救兵。
“城中虽还有些兵士,可仓促之间如何能来……”
正在君臣无计之时,外面已然传来赴死军的呼喊之声:“万岁何在?赴死军已平叛乱……”
“万岁速速现身,以安定民心士气。”
“叛乱已平,群贼授首,万岁快快现身。”
一听到赴死军来了,兴武皇帝朱慈烺心里登时就升腾起莫大希望,喜形于色的说道:“天佑我大明,赴死军果然还是来了。”
“万岁,不可轻信。”在沉稳的侍卫提醒之下,为防有诈,遣一年老的侍卫出去打探风声。
片刻功夫,就听到外面脚步声纷杂:“万岁莫惊,叛军已平,赴死军特来迎驾。”
“是魏宣慰,”朱慈烺一下子就听出了老神棍的声音,这回是不会有假了,欣喜之余起身方要出来,又想起什么似的仔细整了整衣冠这才缓步出现。
“卿等平叛有功,待议功之后,可赏之。”朱慈烺的口气中听不到一丝一毫的惊慌,仿佛刚才真的没有害怕过一样。
语气虽然镇定平缓,心里可是欢喜的紧了,一来是庆幸大明终得皇天庇护,更主要是还是自己能够躲过一次血光之灾。
躬身行礼的魏无牙没有半点居功的样子,脑袋根本就没有抬起来,依旧是半俯着身子行礼:“请圣上移驾。”
出了御花园往南不远,就看到被赴死军堆砌起来叛军尸体,层层叠叠如小山一般,鲜血正缓缓的流淌而下,残肢碎肉洒的满地都是。
如此情形让朱慈烺和身边的侍卫都的头皮发麻,一阵阵的反胃当场就呕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