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颊有紫葡萄的异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路上无人作梗盘问,或是走到山深林密形势险恶之区不取出来,这才好了许多。一路晓行夜宿,兼程而进,没有几天便绕到荆门山中。天已昏黑,取出书信外面附的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所寻两人均住在荆门山万山深处一个峰脚山村之中。一位姓何,年辈最高,人都称他真吾老人。另外两老一名丙-,一名丙烈,老弟兄二人和何真吾多年至交,隐居山中已三四十年,外人早就当他不在人间。三老也不愿人知道,看见年荒世乱,自率家人同在山中以耕猎渔樵度日,终年难得一次见到外人。偶有个把前往拜访的,也都是丙氏二老子孙的朋友。沈、姜二人未到以前,本已知道对方姓名和大概来历,因奉师命,信外所包纸条必须到了荆门山中方许开看,尚还不知详情。一见纸条所写只是三老来历为人,以及家中人数多少、和师门的交情,并未提到此行用意。心想,师父对这一封书信口气看得十分重要,这三位老人家既是师父有交情的好友,丙烈之子丙威又是童天保的师叔,本领之高不言可知。
    自己卧薪尝胆,立志苦练,专为报仇除害,走前各位师长那么慎重,好容易才许下山,照理应该直达岳州,却令绕道,先来荆门山中送信,再行起身。各位师长虽然隐居武当,常时仍要出山行道,往来江湖,各地朋友甚多,带信方便,尤其新拜恩师王老前辈更是一年只有三四个月留在山里,据说一两年不归是常事,以前踪迹都在川湘中原诸省,荆门山又是常来之地,如非事情关系重大,决不会为了一封平常的信命我二人千百忙中多此跋涉,料定所说均在信里,到时自知。便照纸条上开明的道路往山中走去。
    前段山径雄奇险峻,好些均无道路可通,必须上下绕越才能过去。但有不少山村,人家不多,三五家聚在一处,最多的也只十余家,生活虽极朴素,衣食却是无忧,个个强健耐劳,多半种着一些山田,另外再就山中出产度日,听那口气都是无虑无忧,自然安乐,为沿途从未见到的境象。对人尤为诚厚,先未露出来意,后在一处小村中坐吃干粮。无意中谈起要往后山老人村寻人的活,被旁立送开水的村人听去,立转喜容,先问二人“去往村中寻谁?”“什么来意?”“你们年轻甚轻,怎与三位老大公相识?”二人看出山中上人一听谈起三老喜动眼色,又见山里人生活这样安定,必与这班老少英侠有关,否则年景这样荒乱,就因山高路险,江流猛急,差役不来骚扰,似此深险山区正是窝藏歹人之地,无论窝赃囤粮、啸聚徒众、拦截水路要道也均极好所在,怎会到处人们往来力作,意态从容,夜不闭户,鸡大无惊,风俗也极淳美?一路走来难得见到,分明无形中受到三老好处。有这几位老少英侠在此隐居,外来盗贼无法立足,所以全能安居乐业。一听往老人村寻人,便自高兴起来,比起来路几处对待生人虽颇和善,有的面上均带惊疑之容,却又不曾仔细盘问,暗中窥探,仿佛来者虽是歹人也不在他心上神气。
    几面一想,忽然醒悟,便与明言,说所寻的正是三老本人。这时左近村人听先问话同伴招呼都围了过来,先当二人所寻乃是三老后辈,闻言朝着二人上下打量,似觉来客年轻,多半面带惊奇、不大相信之容。
    内中一人从旁插口,又仔细问了一次,笑说:“二位尊客年纪甚轻,三位老大公从来不曾出山,本山于山万壑,上下回环,这里去往寿星坪老人村乃是必由之路,如有外人来此,我们必先知道,歹人来此只有送死。如是这两家的亲友,向例不用我们引路招呼。平日不大出山,又不会什礼节,如有什事发生,也用不着我们动手,一向听其自然,不加过问。来客又只有限几个熟脸,难得见到一个生人,就有,一个来回之后也都认得。
    像你们这样少年人,不怕见怪,便丙老大公孙子的朋友也没有这小年纪,偏说拜望的是这三位老人家,我们实在不解。我看你们也极本分,相信决非歹人,并非你们年轻便不应该求见,也许你们是三位老大公的后辈,原可说得过去,只是三位老大公住处十分高寒,又不大在家中居住。他那飞猿峰虽然近在村后,常人决难上下。休说外人见他不到,便他子孙也只有限两人能够上去。三位老人家年高有德,那大岁数,平日只在峰顶石室之中隐居读书,久已不肯过问世事,有人寻他,不论事情多么紧要,至多惊动丙二先生弟兄两个和他一位未出门的妹子,我们叫她丙四老姑的,来人已是极深交情,莫大面子,差一点的事都是那几位男女孙儿小相公们代办了去。大太公是孤老,所生大先生已早去世,生前并未娶妻,方才所说都是二老大公的儿孙后辈,还有两个小徒孙也住在他那里。
    说起来虽是后辈,无论年岁也都不在小处,不过他们医道都好,连我们这一带山里人全数沾光,人都长寿,他们只看去越发年轻罢了!寿星坪老人材的地名便因三老和那些同住的村人全是长寿,终年没有疾病,才喊将出来。当地原是乱山中的一片平地,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