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可怜一泓菩提水,终入红莲两瓣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敢上来踩你几脚,尤其是没资历的年轻人就更是如此。
    中午林成骂他的时候,唐缺一句话没说就走了,他要是不找机会把林成给服服帖帖的治下去,那在县衙众人的心里可就真成了软蛋的怂货,到时候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下里,他唐缺都的被人待承,刚入职就这样的话,那以后公务员的日子也就他娘的别干了。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公差从张县令房中出来了,唐缺将做好记录的卷子送进去后,见他没有别的事,就回到自己的公事房继续看卷。
    现在的张县令其实没多少事儿,唐缺连带着也轻松,一直到散衙的钟声响起。林成也没再来,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卷子那么厚,要重新誊正一遍的话,且得花些功夫。
    散衙后,唐缺将张县令送到后院门口,见他没说别地,也就转身回家。
    往前衙走的时候。唐缺明显注意到沿途遇到的那些吏员们看他的眼神儿有些不一样,了,事情传的就是快呀,看来林成的遭遇已经是满衙皆知了。
    只是这些吏员们看着他的眼神儿虽然是不一样了,但主动过来打招呼的却是没有,唐缺知道他们顾忌着姚主簿,谁让他如今已是实打实地张派呢!
    唐缺对此也不在意,就等着看二龙山的结果吧!
    唐缺从县衙回到住处。刚进了二进院子就听到李英纨所住的西厢房中传出一阵儿管弦丝竹之音,其间正有一个女子用略显稚嫩声音唱着一首曲子。
    从妇人房中传出这样的声音真是难得,而且这女子的声音确实不错,唐缺不觉间停下了脚步,细一听。里面唱的却是汉乐府名篇《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西洲曲》本是魏晋六朝时候的南地民歌,也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历来被视为六朝乐府民歌地代表作。全诗描写了一位少女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之情,她的思念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实是感人至深。这首诗从立意到文字都是非常的婉转清丽。正与屋中歌女略显稚嫩的声音相得益彰,唐缺在屋外凝神细听。一时间将脑子里思索地衙门之事尽数消散,但觉心肺如洗,直有说不出的沉醉。
    婉转的芦笛复沓连环,直将少女的情思表现地绵绵密密,正是在这低婉摇曳的芦笛声中,歌女缓缓唱出最后一句“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就此全歌做结。
    自从穿越以来,唐缺除了上次在金州城中跟孙使君的小舅子一起吃饭时听过曲子外,就再没接触过音乐,此番听到这首名曲做结时,尽是满心惋惜。
    歌女唱完之后,唐缺在院中默立了片刻,等神思悠然醒转之后才迈步向西厢房走去,边走就听到里边儿传来妇人的声音道:“这个曲子又酸又淡,着实不好听,红姑,换个喜庆些的”。
    陡然听到这话,唐缺先是一愣,既而又是一声叹息,没办法呀,李英纨毕竟是没读过书的,连带着听曲儿也只是图个热闹。
    “这首《西洲曲》唱的好”,唐缺推门进了西厢房,笑着向屋子正中站着的那个红衣歌女道:“不仅辞好,你地嗓音也正好合着这曲子的韵味,称得上是相得益彰”。
    那红衣歌女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难怪她的嗓音里还带着一股子稚气,“谢尊客夸奖”。
    唐缺笑着向这歌女及随行的伴奏徐娘点点头后,在李英纨身边坐了下来,妇人虽然没读过书,但人却一点也不笨,见唐缺如此,想是也知道自己刚才说的不妥露了丑,当下看向唐缺的脸上就起了一层淡淡的红晕。
    见她如此,唐缺也觉好笑,不过却没说什么,只是伸出手去拍了拍妇人地手。
    这会儿地功夫,那伴奏的徐娘已收了芦笛换上了一面琵琶,三两下轻拨之间,欢快地曲调已应手而出,手持牙板合节而击的红衣歌女曼声开口唱道: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女子这次开口唱的却是晋初孙绰所写的乐府调《情人碧玉歌》,全诗是以女子的口吻描写处女破瓜、云收雨覆后欢悦“颠倒”的感觉,简而言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甚为有名地一首落笔含蓄的性爱诗。
    这首《情人碧玉歌》不管是调子还是曲辞,都有浓厚的民间风味儿,听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