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时来运转的唐寅【4000字二合一大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
    亲手痛打了刘祜一番,唐寅的心情大好,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温书之中。
    很快就来到了七月初一,天刚蒙蒙亮所有举人便汇聚在京师贡院之外等待大门开启。
    随着书吏的通知,守在大门前的兵丁在卯时打开了大门。
    因为来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故而兵丁们态度极为和善,在检查考生所带笔墨食物时也尽可能的动作小了一些。
    唐寅也跟着一众人流走进贡院。
    看到一排排的号舍,唐寅不禁老泪纵横。
    十几年前他就是在这里参加的会试,本以为经此一试他便可以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
    谁知一次莫须有的科场舞弊案把他打入了深渊。
    这十几年来他流连青楼楚馆又何尝不是为了逃避?
    好在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他现在又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故而唐寅十分的珍惜。
    这一次他一定要展现自己的全部实力。
    唐寅提着考篮,走到自己的号舍中。他先是取出笔墨、砚台,又将吃食放在一角随即闭上眼睛,默默等待着考试开始。
    考试考的是心态,对于四十岁的唐寅来说,早已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此刻心态反而保持的很好。
    以他的实力只要正常发挥,会元一定是他的,谁也抢不走!
    ......
    ......
    盛夏之时,酷热难耐。
    对参加会试的考生来说,在狭**仄的号舍中作文答题自然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
    汗水顺着脖颈淌下来,滴落在木质台板上,有时还会晕湿纸张,让人懊悔不已。
    好在只考三场。三场过后,考生们终于可以挎着考篮离开贡院了。
    接下来艰难的工作便丢给了副考官和同考官。
    谢慎是主考官,不必亲自阅卷。阅卷是由同考官来做的,当然阅卷现场需要一位能拿主意的镇场子,顾鼎臣这个副考官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同考官们阅卷也是封闭的,阅卷期间不能和任何外人接触,一应饭食都有吏目送到公暑。
    其实成化乃至弘治初年并没有如此严格的规定,但自从那次著名的科场舞弊案后,朝廷礼部下达了新的规定,阅卷全程必须封闭进行。
    顾鼎臣虽然不必承担具体的阅卷任务,但他还是叫人分了十几份卷子给他来看。
    道理很简单,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找点事情做。不然就这么呆呆的坐在这里,整个人非得魔怔了不可。
    能够参加会试的都是各省的精英,文章都不会差。
    但会试的宗旨是优中择优,必须选出最优秀的文章来。
    顾鼎臣看了几篇文章,大都是写的四平八稳,方方正正,没有大的缺陷但也不是很出彩。
    顾鼎臣是状元出身,文章自然是极好的。在他看来若今科都是这样质量的文章,真要是矬子里面拔将军了。
    正当顾鼎臣有些失望时,无意间的一瞥让他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这篇文章不论是破题承题都极为犀利,且行文流畅大气,一看作者就是个极有见地的人。
    顾鼎臣一气读下来还觉得意犹未尽。他十分想瞧一瞧作这篇文章的究竟是谁,无奈会试的考卷全部被誊抄过一遍,原作也被糊过名字,不对应拆封根本看不出是谁作的。
    这也是为了避免阅卷官与考生有龌龊勾当,无可厚非。
    不管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到目前为止,是顾鼎臣看到文章中最好的一篇。
    此刻顾鼎臣早已把暑热忘到脑后,拿着这篇文章便来到同考官们阅卷的联排公暑。
    不像顾鼎臣的单间,同考官们阅卷的场所是个大联排低矮平房,其间用屏风作了格挡,很像是考生答卷的号舍。
    见到副考官大人驾到,正在阅卷的同考官们纷纷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恭敬的起身迎接顾鼎臣。
    “下官拜见顾大人。”
    官场的礼仪是最讲究的,一言一行都有深刻的考虑。
    通常来说明代官员之间称呼都用官职代称。
    譬如张部堂,李巡抚。
    顾鼎臣是本次会试的副考官,按照惯例同考官们也应该用官职代称,但他们却用了含糊的‘大人’,是因为副职说出来太不好听,毕竟谁愿意给别人做僚机呢?
    如果同考官们用‘副考官’称呼顾鼎臣,其难免尴尬。
    但如果用‘大人’称呼,则可以巧妙的避免这种尴尬。
    官场门道之多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免礼了。本官前来是因为看到了一篇极为精彩的文章,也让诸位来点评一二。”
    说完顾鼎臣便把那份试卷交给了一名同考官,由他们轮流评阅。
    不到半个时辰的工夫,十名同考官都看过了文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