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水未落,石未出【4000字二合一大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复李同知,遂潜入青楼在李同知沐浴时将其杀死。
    一切都是那么的合乎逻辑,完全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在顾鼎臣看来,李同知非礼陈铁匠的妻子当然不对,但陈铁匠因此就使用暴力手段杀死了李同知,同样是暴行。
    并不能因为陈铁匠之前受了委屈,就认定他杀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杀害朝廷命官,这当然是死罪。
    顾鼎臣当即判罚陈三斩刑。
    当然,这还需要报备刑部,并由刑部核准,天子勾决才能对人犯明正典刑。
    赵孟庆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只要陈铁匠一被处斩,这案子就算结了。大明极少有翻案的情况出现,何况这是钦差大人亲自审的案,判的案,谁敢翻?
    顾鼎臣的折子到了京师,自然递送至通政使司。由通政使司分类,送到内阁。
    谢慎和李东阳是最先看到这封奏疏的。
    二人皆是感到大惑不解,为什么顾鼎臣一到临清,临清就死了官,还是同知这样的二把手。
    更奇怪的是,行刺同知大人的是一个铁匠。
    虽然顾鼎臣将事情的背景描述了一番,谢慎还是觉得很不寻常。
    “西涯公,依我看此事必有蹊跷。”
    谢慎沉声道:“临清乃是钞关所在,黄河运河汇通之地,地位位置极为重要。在这种地方任官一定是有很强能力的。我看了这李泰的吏部考评,一直是中上。那么,为何他会只在临清做一副官呢?”
    “这......确实有些奇怪。”
    其实李东阳想问的是这和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但并没有问出来。
    “依我看,肯定是李泰看上了临清知州的位子,想取而代之。”
    谢慎不疾不徐的说道:“别看知州只有五品,但这临清的知州就和苏州的知府一样比别的府州实际高出了一级还不止。在临清干上三年,恐怕养老的银钱都赚够了。”
    谢慎这话虽然说的直白了一些,但确实如此。
    但凡跟运河扯上关系,一定有丰厚的灰色收入。
    “所以我怀疑此事并非是铁匠刺杀李同知那么简单,恐怕是临清官衙之内的争斗。”
    谢慎之所以这么肯定,不是因为他通神,而是因为这一切都赶得太巧了。
    顾鼎臣前脚刚到临清,同知李泰后脚就暴毙,然后知州赵孟庆就立刻捉拿了凶手陈铁匠归案。一切都像是预先演练好的一样,只是走了一遍流程。
    更重要的是谢慎对陈铁匠刺杀李同知的论断一点都不信。
    假如陈铁匠真的要刺杀李同知报污妻之仇,那一个月前就可以动手,为什么要等到一个月后,等到顾鼎臣到达临清再动手?
    这不合常理吧?这种情况下要么是选择立刻动手宰了那狗官做一回真男人,要么是干脆忍气吞声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做那忍者神龟。断然没有先忍了一个月再动手的可能。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都是有人刻意安排的。
    也许陈铁匠的妻子确实被李同知侮辱过,但这厮既然当时没有动手,那么做忍者神龟的可能性更大。
    谢慎更愿意相信李同知的死是因为权利争斗,而最想让他闭嘴的人肯定是与其有直接利益冲突的人。
    翻来覆去,谢慎也只能把目光锁定在知州赵孟庆的身上。
    促使他做出这个判断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顾鼎臣在奏疏中有意无意的提了那么一句,说之前有小吏检举知州赵孟庆强抢民女,豢养歌妓。
    后来此事不了了之,但知州和同知却大打出手,甚至到顾鼎臣面前哭诉,请求公断。
    这就耐人寻味了啊。
    对于权力斗争,谢慎比任何人都清楚。
    和朝廷内阁比起来,地方上的权力斗争最多只能算是过家家。
    这些小伎俩谢慎能够一眼看透。
    如果谢慎没有猜错的话,那么小吏检举知州赵孟庆的幕后推手一定就是李泰。
    之后李泰和赵孟庆撕破脸,赵孟庆决定买凶杀人,杀死了李泰又将事情嫁祸给了铁匠陈三。
    如此一串,事情就合理多了。
    当然,这仅仅是谢慎的推断。他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首辅大学士李东阳听,李首辅听过后沉吟了片刻道:“人命关天,确实不应该妄下结论。此事还是先奏禀陛下吧。”
    “嗯,便依西涯公说的,我这便去一趟豹房。”
    不得不说,经此一事后谢慎要对顾鼎臣的能力重新进行一番评估了。
    原本他以为顾鼎臣是历史上有名的名臣,能力应该十分卓越才对,故而把运河清淤的事情交给了他,并保举他为钦差前往临清。
    谁曾想顾鼎臣办事如此大意,竟然被人轻易的哄骗了去。这种事情只要不是书呆子,都能看出蛛丝马迹的啊。
    可惜顾鼎臣就是这么一个书呆子。他是状元不假,但中了状元后就一直在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