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势养神人,传承显(3K4)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鸣的雨夜,蔡族古地有地势更改之兆。
    地势更改?
    李昱与段德凝神,风水地势变更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他们当初在古之遗藏内也是依靠前人所留的手段方才成功逆转。
    而一个惊雷雨夜竟也能做到?这之间隐藏了什么?
    “等,这段时日便在此修行,等一个雨夜。”
    李昱当机立断,要留下,一边修行一边挖掘,等待着异象的到来,地势变更。
    段德轻叹一声,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同意此举,一同留了下来。
    十日时间弹指流逝,他们一直在故址停留,每日除了修行便是搜寻废墟。
    但很可惜,有价值的东西早就被残存的族人带走了,亦或被后来者挖掘,到了如今已然什么都不剩下了。
    又过了两日,这一天长空有些暗沉,似有云海在酝酿,要降下一场瓢泼大雨。
    李昱三人翘首以盼,等待着大雨惊雷的降临。
    不多时,在他们的期盼下,傍晚真的下起了一场雷雨,持续到夜里,隆隆作响。
    而在这样的天地异景下,这片蔡族古地也发生了莫名的变化,风水地势在变动!
    “不是更改,是回溯!”
    段德捕捉到这股隐秘的波动,沉吟片刻后惊呼出声。
    这一发现同样令李昱震动,风水地势竟然在回溯?
    这是要回溯到未曾破灭前的模样吗?要再现蔡族辉煌?
    三人凝神,不愿错过一丝一毫,静心感受着变化。
    渐渐的,竟有吟诵长歌般的声响流露,初时低微,夹杂电光雷声中,后来却是愈发庞大威严,震响整片古地。
    但诡异的是,遗址之外竟没有一丝一毫的声响传出,丝毫不见道音。
    “浮生如梦能几何,浮生复更忧患多;无人与我长生术,山中春日且长歌。”
    像是有蔡家的古祖立身琼楼玉宇,低吟浅唱,抒发种种感慨。
    三人体悟这道音,发于外,融于心,竟是直接沉醉了进去。
    待到醒来时,已然是两日后的清晨了。
    “果然有隐秘埋藏,那便更加不能草率离去。”
    李昱振奋,认为看到了方向,可以继续尝试下去。
    段德则稍显惋惜,有些后悔沉浸在道音中,错过了当时的变化,但也是不愿离去了。
    那一晚的异象让他们心中有数,此地必然不凡。
    接下来的时间里,三人扎根此地,一步不出,让周遭地区的修士们都无语了。
    见过执拗的,没见过这么耗的。
    为了九秘这是要住在这里了?
    但他们又怎能知晓李昱三人的真正目的,不过主观强加于人罢了。
    废墟中,李昱没有运转道力,仅仅是以玄瞳观察着这片古地,感悟着,要合入其中,成为一部分。
    这些天来,他捕捉到了一种奇异的道痕,此地蕴灵,无需主动去寻,就已经有了一种玄妙的感觉,身心皆灵。
    时间匆匆,两个月过去,李昱每日清修悟道,就连心之神藏也大成了,天日昭昭,自其中有朱雀飞舞,南明赤玉广净。
    他隐隐有体悟,神藏有灵,道种有形,自己道宫内的圣灵便是依据二者化身而出,比之寻常道宫修士所修出的神祇更为强悍,实力不见得弱于己身太多。
    加上自十大奇地之一,日月岭内领悟的两幅刻图,令朱雀与青龙愈发灵动,盘桓于道种之上,吞吐法则碎片,跟真的圣灵似的。
    有时,这样的异象还会显照外界,两头圣灵化生而出,各镇一方一象,龙雀盘舞,雷火滚滚,木焰冲霄,几如扶桑临世。
    “见鬼,道宫内都是修出神祇,关键时刻亦能替死,怎么这家伙修出的不同,莫不是将道宫五脏当作沃土,养了个五方圣灵出来?”
    段德惊疑不定,李昱修行的异象太过玄乎,搞得他都有些好奇起来。
    他也不是没有怀疑与日月岭内的刻图有关,但仅凭两幅刻图就想做到这样的程度,未免有些夸张了,必然还有着其他的秘密。
    李昱依旧盘坐在蔡族旧址上,参悟天地,玄瞳纳风水,有一股无形的势在他体内滋生,与这片山川地势相似而不同,却能相互勾连,嵌入了这片自然。
    轰隆!
    终于,又一个深夜降临,乌云滚滚,漆黑不见五指,不多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就在这一晚,人势与地势相合的李昱再度聆听到了那久远的道音,好似就在耳畔响彻一般。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曾说梦;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洒脱自然之语混杂雷霆中,似乎只有在这般天地之力自主显化的时候才会存在,倒映出当年风貌。
    有那么一瞬间,这片古地风水地势大变,像是回溯到了当年鼎盛之时,源术堪龙脉,锁乾坤,夺尽世间造化。
    “当年的地势,本就是道韵,地师地师,自然以风水地势为师,传承从来没有失落,一直就在地势中!”
    轰隆!一抹惊雷横空,霎时点燃了李昱心中的一点灵光。
    他悟出了当年的意境,地师一脉的传承从来就不曾断绝,而是一直在地势中延续。
    无需经书,也无需法门。
    道自无形养天地,人亦返璞归自然。
    体悟地师之路,要的是人养自身的势,以及积累风水地势。
    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这一脉便是行万里路,融万象势。
    人各有别,地各有势,这是源术的另一条路,一条以势养人的路!
    风水养地势,大势养神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