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教育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匠部里分铁司、布司、杂司等等。
    而造纸术,在身为金部的时候就已经造出,包括活字印刷,不过因为时代、以及无有地盘的掣肘也便没有大规模的开工,仅是在内部流通。
    在那日刘盛下定决心之时,现在的匠部、制造司便开足了马力制造纸张、印刷成册,而册子也不多,没有什么一到六年级的书本,只有三字经、弟子规、一本数学书、一本内含各种滑轮啊、有点小化学知识的综合体书,再加几本教人道理的书。
    对于刘盛来说,百姓读书明理会写字就足以,毕竟,世家大族的很多人也不外如是。
    至于数学书,也很简单,就是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竖式啥的,太高深的他也不懂啊,可就这非常简单的算术,都震惊了n多人,也算是绰绰有余之绰绰有余了。
    另外就是物理和化学为什么会在一起的问题,这不得不说,刘盛本人,咳咳,九年义务教育的半漏网之鱼,物理懂一半,化学懂一点,化学书上的是一点都不懂,就知道二氧化碳,元素周期表就认识几个简单的,你让他怎么搞?
    没办法,合一吧,反正也是杂学,这个属于兴趣班,但制造司的是必须要学的。
    刘盛的教学方法也很简单,先教一部分人,再让一部分人去教授其他人,和练兵似的,教得一人,一人能教得十人。
    他先是教授语文,语文毕业了可以学习数学,而物理只有晚上讲课,也只有他来讲,这两个月来,也算小有收获。
    最起码他现在不用一天教那么多次了,只需要教授最聪明的那一批就行,属实是尖子班,校长班。
    目前,仅仅只是督护府内语文授课便有六百人,秦无殇是另外一个语文老师,所以被称为秦师。
    这六百人,刘盛每教授完一批,便打发他们去某个地区授课,一年后可自主选择是继续进修还是入仕为官,反正现在就一条路,教课。
    这是一个文化大普及的时刻。
    目前,整个朔州,每五个村庄都有一个村学堂,之前的学堂是随意安排的几个教书先生去的。
    这里所谓的教书先生,其实学识并不大,就和那一句调笑语一样: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五经六艺,竟敢七**子,十分大胆。
    而刘盛在中原的本部人马都是心腹,都有事情要做,没法这么普及的授课,但也教授了不少出来。
    可以说,目前而言,整个朔州,都已经被学堂包围了。
    但这个学堂,并非什么深奥的学堂,可以说是启蒙吧。
    按照刘盛的想法,是每个学堂,必须有一个语文一个数学老师,而这两个老师一人上午一人下午,上午没事的要去负责区的村庄进行普及教育,毕竟学堂只是学堂,有些人是不愿意来的。
    而这个教育,算是半强制的,日前,刘盛已下达扫盲令,每个月一审核,但凡问及不答不懂者,会有粮食上的处罚,虽然不重,但对于饿怕了的百姓而言却不一样。
    如今,整个朔州都在小声的谈论着这扫盲令,但他们也不傻,有了刘盛的嘱托,遇到陌生人他们还是会避而不谈的。
    为了自己的生存,能吃饱饭,现在是刘盛说啥他们干啥,妥妥的拥护者。
    优伶村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每天,都会有一个村子来这里看表演。
    上面的表演也不是这个时代的咿咿呀呀,而是刘盛为其写出的剧本。
    什么精忠报国,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国之不仁当覆等等私货是层出不穷。
    啥意思呐?
    明着暗着的暗示他们等我造反的时候跟着我一起呗。
    百姓们看戏看的是津津有味,思想也在不断进步,每回到家总能是隔三差五的拎出来聊一聊‘国家大事’。
    就和善聊的出租车司机一样,总能说出个人的见解,但这个所谓的个人见解,还是被固有思想所束缚,尺寸不大。
    虽是如此,但这也只不过是星星之火的罢了。
    匠部和库部是息息相关的地方,刘盛与秦无殇一同来到这热火朝天的匠部,里面的匠人无不是形色匆匆,或者忙活着。
    对于刘盛的到来,匠人们没敢打扰,匠部的主事人倒是迎了上来。
    “郎主。”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大汉。
    刘盛点头示意,问道:“马具如今所造几何?”
    主事人言道:“回郎主,马具如今之用可备三万骑。”
    说着,主事人引着刘盛往制造司内走去。
    一路上,锄头、铁楸、陶制、可拆卸组装的大型器具等等不一而足,最后才是马蹄、马镫、马鞍。
    制造司采用的是流水线工程,除了大型器具外,其他的制造速度都很快。
    里面有农具,有兵器,有攻城、守城的器具,若非这里的铁器足够,怕是还经不起刘盛的消耗。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