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满足与欢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
    “浔阳江头夜送客”至
    “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首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
    “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
    “举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
    “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
    “无管弦”而
    “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
    “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
    “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从
    “夜送客”之时的
    “秋萧瑟”
    “无管弦”
    “惨将别”一转而为
    “忽闻”
    “寻声”
    “暗问”
    “移船”,直到
    “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
    “千呼万唤”了。但
    “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
    “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
    “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
    “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
    “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
    “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
    “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
    “琵琶声停欲语迟”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琵琶女因
    “平生不得志”而
    “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用手指叩弦,用手指揉弦,顺手下拨,反手回拨,动作娴熟自然。
    粗弦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