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显然并没有将这二人放在心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文帝之子,对他的态度自然大为改观。宫里这些太监们惯是见风使舵的,一见明励过来,立刻就向武帝传报。
    明励走进殿内时,就见武帝坐在宝座上翻看着奏折。
    前朝时有一日三朝之说,大臣们几乎大半时间都要呆在宫里。而太祖皇帝建朝时觉得麻烦,只保留了早朝。早朝是在太和殿举行,百官们天不亮就要起来,卯时初抵达午门,由左右掖门进入皇宫,抵达太和殿广场,分文武两排列入殿内。
    早朝上商议的都是大事,散朝之后,几位内阁大臣会留在宫内处理奏折。用现代的话来说,内阁算是皇帝的秘书处,他们将奏折分成急、缓两种,每一份奏折看完后会写上一段简洁的总结语,方便皇帝批阅。
    内阁是没有决定权的,所有奏折必须要有圣上的朱笔批阅后才能奏效。但圣上若是有疑问,还是会召阁臣商议。
    此刻刚下早朝,内阁的奏折还未送上来,武帝看的是昨日的折子。
    和正帝的疏懒不同,武帝是个一丝不苟的性子,每一份奏折他都会仔细臣来询问,因此这折子批得很慢。
    明励慢慢走近,在宝座前三米处停下,行了拜礼“臣拜见圣上。”
    听到他的自称,武帝眉头一皱,抬起头来,目光在他脸上停了片刻后才开口“听说,内阁给你拟定的封王折子,被你拒了?”
    宫里的事,没有一件能瞒得过武帝。明励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做这事的时候并没有瞒着任何人。
    几位阁臣在商议武帝几个儿子的封号时,起初为明励选了晋王的封号,晋地虽贫瘠,但是兵家重地,可见对其重视。
    明启峰封的是吴王,明君飒封的是燕王,而最小的明吉冼,封了桂王。从封地上就能看出武王对几个儿子的态度了。
    要知道,自古皇子封王,除了太子外,就属“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明君飒这个嫡次子,封的也不过是燕王,明励并非武帝亲生,居然要封晋王!
    明励知晓后,第一时间去了内阁,义正言辞地说了一通话,拒绝了晋王的封号。
    几位阁臣们都很为难。
    “回圣上,臣知道圣上您是念及生父之恩才会如此恩待臣,但国有国法,臣并非圣上亲子,能得封赏已是天恩浩荡,若是真接受了晋王封号,岂不是目中无人?”明励说道。
    武帝已经让人将明励的名字记在了皇家玉碟上,将他正式归入文帝的名下。正帝一死,文帝便没了后嗣,武帝此举,也是为了让文帝一脉不至于绝嗣。
    只不过,皇室中仍然有不少人反对此举,并不接纳明励。
    尽管明励长得和文帝十分相像,但他并非正常生长于皇宫中的皇嗣,谁能确定他究竟是不是真的文帝血脉?皇室血脉不容混淆,哪怕有任何一丝的怀疑,都不可以。
    这次武帝力排众议之举,让外臣都赞其大义宽容,冲淡了武帝在人们心目中狠辣血腥的形象。
    谁料,明励自己却拒绝了。
    武帝的神情晦暗不明,让人难以猜出他此时心中所想。
    明励没有抬头,一直跪在地上,等着武帝开口。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武帝才再次开口说道“虽说你是皇兄之子,但这些年来,朕和皇后一直将你视如己出。你这般拒绝朕的好意,还有将朕视为父亲吗?”
    武帝不冷不淡的一句话,让明励瞬间冒出一身冷汗。
    这问题,一个回答不好就会惹怒武帝。
    明励暗自咬了咬牙,低垂着头,眼中光芒闪烁数次,想起之前周媛和他说过的话。
    周媛并没有住进宫里,武帝登基后,皇后和明召飏他们都搬进了皇宫,武王府空了下来,周媛便一直留在武王府内。
    明励原本也不想进宫,但武帝和皇后坚持,他无法拒绝。不过和其他人不同,皇后对明励一向宽容,他行事基本都是随他心意,不需要报备。因此,明励隔三差五就会出去见周媛一面。
    周媛独自一人住在武王府倒是自在的很,毕竟武王府她待了一年多也熟悉了,虽然人走了大半,府里冷清了不少,但对周媛来说正合心意。
    那一日明励回去见周媛时,发了些牢骚,周媛劝解了他几句。
    那几句话,令明励醍醐灌顶,回来后思量了多日,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短短一个多月,武帝的变化显而易见。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对他信任有加的义父了,他是君王,是主宰一切的天子,对于其他人不会再和从前那般。
    从他对永乐王的态度,对谷先生等人的言语,明励看出了很多东西。
    所以,他才会推拒晋王封号。
    因为他知道,如今武帝是因为对文帝的歉疚而对他如此厚待,而一旦这份歉意消磨光,剩下的就是猜忌和防备了。
    毕竟,他作为文帝仅剩的儿子,其实原本是最有可能坐上皇位的。
    “圣上明鉴,臣这条命本就是圣上和皇后救下的,没有你们就没有臣的今天。”斟酌片刻后,明励开口道,“臣不想因为臣,使圣上为难。”
    “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不过是一个王爵,那些宗室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靠着朕养活,还敢在此事上置喙?”武帝冷哼一声一双眸子盛满了不悦和不满。
    宗室人口庞大,平日里不事生产也就罢了,还总生事,历帝时还有所收敛,到了文帝和正帝时经常闹的不像话,武帝早就想整顿,正愁没有机会呢!
    “你也别多想了,好好当你的晋王,日后辅佐朕、辅佐太子。”武帝又道,“太子行事有许多事不如你老练,朕还想将你培养成真的肱骨呢!”
    武帝放缓了语气。
    明励听了,心里愁得不行,眼珠一转,突然想到了个主意。
    “圣上,其实臣拒绝晋王封号,还有一个原因。”他吞吐道,“臣想娶周媛,可她的家世太低……”
    这话一说出,武帝顿时满脸错愕。巳时末,皇后在坤宁宫内研究宫里的花销。
    原先正帝在位时,后宫妃子极多,他又是个喜好奢靡的,因此宫里的开销极大。光是正帝一人,一个月最低也要花几千两银子在吃喝上,这一年下来数目很是惊人。
    皇后一边翻着历年的账本,一边暗惊。
    这些银钱在她看来,有一大半都是没有必要的。当初武王被逼离京守边关时,皇后也跟着去边关住了好几年,见过人间疾苦,因此寻常生活过得算是节省,乍一看宫里如此奢靡,可武帝当初要军饷时却总说国库里没钱,当时武王府为筹措军饷勒紧腰带,明励更是去做那些商贾之事,这让皇后心中愤懑不已。
    “真是太过分了!”
    皇后看得气急,忍不住摔了账本。
    就在这时,武帝从外头走了进来,见皇后如此气恼,不由问道“怎么了?这是谁给你气受了?”
    皇后见他突然来到,吃了一惊,急忙起身要跪下行礼,却被武帝伸手拉住。
    “自家夫妻,无须这般多礼。”武帝挥了挥手,随意坐在了皇后身旁,拿过她看的账本翻了翻。
    皇后定了定神,开口道“陛下,您看这一季的衣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