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镜中花,水中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吴摇凰欲言又止,半晌又道:“就这样,两家亲如一家过了大半年的光景......那日,吴氏山庄忽然来了贵客......”
    “贵客?什么样的贵客?......”苏凌心头一动,出口问道。
    “我当时只有十三四岁,年岁并不大,记不得所来贵客到底是谁,只记得当时吴氏山庄,上上下下齐动员,将吴氏山庄打扫得焕然一新,更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吴氏山庄大门、二门皆挂了红灯笼,张灯结彩,就如过年过节一般隆重。吴守道还......
    ###第五十九章:变局初现
    ####一、暗潮涌动的边疆
    就在萧景言全力推动内政改革之时,北方边境却传来了不安的消息。北狄部族在经历了数年的休养生息后,再次蠢蠢欲动。据探马来报,他们正集结大量兵力,意图趁大晋内部事务繁忙之际南下掠夺。
    面对这一威胁,萧景言迅速召集军事会议。李昊提出,鉴于火铳部队尚处于训练阶段,无法立即投入大规模战斗,因此必须依靠传统的骑兵与步兵协同作战来抵御敌军。同时,他建议加强边关城池的防御工事,并派遣精锐斥候深入敌境侦查敌情。
    然而,问题远不止于此。部分边疆将领对中央政府的新政策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改革削弱了地方军队的自主权。尤其是驻守雁门关的老将赵烈,他曾因反对“耕田免税”而被调离重要岗位,如今更是公开质疑朝廷是否还能信任。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麾下将士的情绪,使得边防力量一度出现松动。
    为稳定军心,萧景言亲自写信安抚赵烈,承诺只要其忠心护国,过往恩怨皆可一笔勾销。与此同时,他还命李昊前往雁门关,协助赵烈重新部署防线,并确保火铳部队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
    ####二、经济链条的考验
    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推进,粮食产量显著提升,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粮价下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囤积居奇的现象,少数富商利用信息不对称低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再以高价出售给其他城镇。
    陈曦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隐患,她向萧景言提交了一份紧急报告,建议设立“平籴仓”,由政府统一调控粮价,避免市场失衡。具体做法是,在丰收季节低价购入粮食储存,待歉收时再以合理价格出售,从而保护农民利益并维持社会稳定。
    然而,这项措施同样遭到了部分商贾的反对。他们声称,这种干预会破坏市场经济规律,进而影响整体活力。乌兰则站出来反驳道:“真正的市场经济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需要适当的规则约束。如果任由奸商操纵粮价,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经过多次辩论,萧景言最终批准了“平籴仓”的建设方案,并要求各州县积极配合实施。为了监督执行情况,他指派张良负责巡视各地粮仓管理状况,严厉查处贪污腐败行为。
    ####三、文化冲突中的妥协
    尽管跨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保守派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某些士大夫甚至上书指责,允许外国学者进入国子监讲学的做法无异于“引狼入室”。他们担心,外来思想可能会动摇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
    针对这一争议,乌兰提议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学术辩论大会,邀请各方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平衡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这场辩论吸引了众多知名学者参与,其中包括一位来自西域的哲学家和一位精通《春秋》的大儒。
    会上,双方围绕“礼教是否可以适应时代变化”展开激烈交锋。西域哲学家用生动的例子说明,礼仪的本质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非僵化不变的形式;而大儒则强调,传统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抛弃。
    最终,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与会者达成了一项共识:即在坚持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以丰富本国的文化内涵。这一结果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分歧,但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科技突破的契机
    在军事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迎来了新的突破。李昊从东越带回的热气球技术经过改良后,成功应用于侦察任务中。首次试飞便帮助前线指挥官发现了一支隐藏在山谷中的敌军小队,从而避免了一场潜在的伏击。
    此外,王谦的城市规划项目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土壤。他设计的一套新型供水系统利用水车原理,将河流中的水源引入城市中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居民的饮水难题。这套系统还附带了一个小型发电装置,用以驱动夜间照明灯具,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有挑战。例如,火铳的制造成本较高,且原料供应有限,这使得大规模装备成为一大难题。为此,李昊提议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集中精力攻克关键瓶颈。他相信,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