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量子学本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同时,荧惑联邦距离触碰到物质世界的本质,仅仅隔着一层随时都有可能被戳破的薄纱。”
    幻熙的回答,听的墨辰眉头挑了挑,他颇为好奇的反问:“你前一句说的量子革新临界点我能听懂,后面物质世界的本质,又是什么?”
    闻言,幻熙嬉笑一声,解释:
    “其实也没什么的,按照物质世界科技规则的发展,从初级简单,到逐渐高级复杂的过程来看,当一个文明在物质世界触碰到了量子学领域,并经过对量子学领域长久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最终达到第一次量子革新临界点的时候,该文明便已经距离物质世界本质很近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量子科技与物质世界本质之间,只隔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这层面纱,说起来也简单,就是需要从量子世界的诸多现象中跳出来,然后做个客观的总结和归纳,最终找到那个物质世界一切规则的本质现象。
    这个本质现象就是:物质世界在原子以上,是在外界观测下,不断崩塌和确定的世界;
    在原子以下,则是无法观测到的不确定态世界,在这个不确定态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也就是:
    原子之上是机械物理学,一切可光学观测;原子之下是量子物理学,一切不可光学观测。原子是一个分界点,向上是崩塌为‘纯机械化世界’,向下是崩塌为‘无限可能创新世界’。
    目前荧惑联邦的科学家们,对于量子学的研究,马上就要认知到这一点了。
    在那之前,他们的物理学发展,和无数其它世界的物质文明中曾经历过的一样:
    在初期认知到量子学领域时,会尝试去寻找各种可能的粒子,比如空子、电子等等。
    然后当找到这些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后,他们又会尝试去发现更小的粒子,来解释上一个粒子的存在原理,比如用克夸子去解释强弱力,然后又设想出胶态子等粒子去解释克夸子。
    当解释了克夸子之后,物理学家们也许又会去尝试寻找另一种粒子,来解释胶态子。
    然后,没多久,他们又找到了那种满足他们需求,能够解释胶态子的另一种粒子。
    当找到了另一种粒子后,科学家还想再去找某种粒子,来解释另一种粒子的存在原理,不久后,他们又如愿找到了……
    如此反复的实验寻找之后,科学家们就会迷惑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只要把理论中可能存在的粒子模型设计好之后,不需要过多久便就能找到那种粒子。
    一开始时,科学家们也许还会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
    但这种事情发生的久了,多了,却一直还是找不到一个源头的粒子,这就会让人慢慢开始感到困惑了。
    事实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这些物理学家们并没有认识到原子内部,属于不可观测的无限创新领域。
    在原子内部世界,因为缺乏外在的观测者,也就是,无法用光学技术观测到原子内部的世界状态。
    导致里面的世界,一直处于一切皆有可能的状态,也就是无限创新状态。这种无限可能的创新状态,就像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彩蛋。
    而荧惑联邦的科学家们,通过高速粒子对撞机用其它原子对靶原子的撞击,使得靶原子这个蕴含无限可能的彩蛋破裂,导致靶原子从不可观测状态,成为了可观测状态。
    进而导致,靶原子内部原本蕴含无限可能的创新世界,崩塌为确定态唯一可能的显化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实验操作者带有强烈而明确的意愿,比如带着想要发现质态子的意愿,并且在自身脑海里已经有了完善的质态子模型,那么在靶原子被撞击后,就会有很大几率,出现可被观测到的质态子。
    之所以出现了质态子,是因为实验操作者在原子打靶的过程中,明确的以观察者的身份,向原子内部的不确定态无限可能的创新世界,提交了质态子模型的相关信息。
    原子内部的不确定态无限可能的创新世界,接收到了一旁实验者提交给它的质态子模型的相关信息后,经过打靶,便如观测者所意愿的那样,创造出了所谓的质态子。
    事实上,在靶原子撞击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者可以想象各种粒子存在的可能,然后从原子打靶中把这些粒子撞出来、观测到,这将会永远没有尽头。
    因为原子内部处在不可测的无限可能状态,原子打靶撞击带来了一个观察,这个观察是有意图的观察。
    这个意图是,实验操作者要通过原子打靶撞击发现哪种粒子,之后这个观察让靶原子不可测状态崩塌,最终实验操作者就会观测到他们想要观测的理想粒子。
    对于熟知并掌握了靶原子撞击原理的文明而言,会有以下操作流程:
    向靶原子提交一个信息——我要发现什么样的粒子,这种粒子拥有什么样的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