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头,干脆把话说得更明白:“不让你带着黑子走,就是怕你想不开,爷爷奶奶养你这几十年,你不回报也别让他们担心,行吗?
就你这点儿破事儿,庄子上人尽皆知了,哪怕是为了黑子,你也清醒清醒吧。”
顿了顿,她几乎低声下气的接着道:“答应我,别做让家人伤心的事。”
黑子没死他都废了,那人若死了,自己这位老叔也死了一半儿。她在战场上直面丧尽天良的蛮子,都没有产生此时的挫败,她该做的都做了,什么话都说了,胡有财还是半死不活的模样。
他缩在墙角里一句话也不说,任凭胡小满发火,低声下气,都无动于衷。
或许是自己努力的方向错了。胡小满不想放弃,转身疾步而去,想要去找黑子谈一谈。
但走到半路上被村民叫回去开会了。
她让制作的炉子非常受欢迎,村民争着要围着炉子坐。
屋子里的棉门帘被撩开,外面围满了一群人,都在等着胡小满开会。她一出现就被让到炉子旁坐下,被人塞了杯茶,让她喝着暖身子。
几个人围着她问东问西,胡小满虽然笑容少但有问必答,装的挺想那么回事儿,鬼知道她心塞的很,不能想胡有财的破事儿……一想脸就拉长。
“叫大家伙儿商量啥呢?”有人终于问道正经事儿上去了。
胡小满扯收回跑偏的心思,正色看着在坐的众人,言简意赅道:“大灾过后很多地方都空了,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就留下来在那些人口骤减的村庄落脚,二是回靠山屯。”
话音未落,人就炸了…
“去哪里落脚?镇子上吗?我知道有的镇子也没啥人了。”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长在靠山屯,不能老了老了背井离乡吧?”
“小满你咋想的?”
“别想啥镇子了,最多是个村庄。”
“村庄也好啊,总比咱们村儿那山沟好,最起码平坦的地多。”
“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咱们村儿好,山上宝贝多。”
“就是就是,没那座大山说不定咱们都饿死了呢。”
“我们听小满的。”
“也是,有她在我们还怕啥。是吧小满?”
不返乡这么大的事,怎么提前不跟自己说一声。胡老爹斜睨着小满,眉头深深的皱起来,压低了声音问她,“怎么不提前跟爷爷打声招呼呢,咱们祖祖辈辈都住在靠山屯,根儿就在那,咋能说走就走。”
胡小满叹气,正因为如此,她才没提前跟爷爷商量。
她打定了主意,家里谁不同意都不好使。
不想再回到大山中去,太不方便了。
“爷爷稍安勿躁,听我说。”
在坐的,老一辈的人基本上都同胡老爹一样,临老了,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家乡,去一个新的环境里适应。
是以她高声制止讨论不休的人,从小板凳上站起来,揣着手说道,“先谢谢各位长辈们对我的信任。我来简单说一下回村和不回村的利弊。”
“咱们村处在大山深处,四面环山出行不便,能耕种的土地也少,村里的人除了种地,前几年,闲暇之余只能外出给人做长工,一来一回光路上就浪费了许多时间,更别说端人家的饭碗,任人打骂了。”
她的话说的很讲究,先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回去,又拐弯抹角的说明了他们不回去,村里人会是什么情况。
这般的忆苦思甜,使许多年长的老人面露沉思,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只是在灾旱没来之前的几年,日子过好了,在没有出去给人做工。
这一变化是跟随着胡家,采药卖药而来的,若他们一家不在回去了,村里还能回到以前的样子吗?
可是当初靠山屯的老祖宗,就是为了躲避战乱才深居在大山,现在的世道那么乱,回到大山里更安全。
思前想后的沉默,便有人异想天开的提出,先回村里躲着,过个一两年再出来。
站着还没人家坐着高的矮子嗤笑道:“还等两年呢,再过个三俩月,啥好地方全让人挑走了。”
他更倾向于搬离大山。
许多中年人纷纷表示,[不愿意在给人家做长工。]
他们也都是而立之年的人了,有儿有孙,哪个还愿意让人指着鼻子使唤。
经过胡小满的一番话,更多的人倾向跟着她……跟着她有肉吃,这种潜意识早在多年前就形成了。
经过短暂的讨论,情绪煽动的差不多了,胡小满悠哉悠哉的揣着手接着说,“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咱们村的廖先生带着妻儿南下了,这一去不会再回来。他走了,村里的学子们谁来教?现在世道又乱,没有哪个教书先生愿意往山沟里钻。孩子们不识字,难道将来也要跟着你们一样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吗?”
这下屋里屋外的人全都乱了,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在学堂里,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