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闻鸡起舞不光是说人,庄户人更是如此,胡小满一行虽然出门够早,但一走到巷子里就撞见抗农具的人。
一路上与相熟的人打说这话,来到村外。胡小满用手搭着凉棚,眯着眼睛朝不远处一片绿油油的田地看去。
其实她每天清晨或傍晚都要来看一次,数着日子看红薯幼苗从手指长到一掌高。她看的不是苗苗,是希望,每天看过都能保持心情愉悦。
因前几日教训了隔壁村的几个刺头,红薯地头干脆搭建上窝棚,由胡疤瘌带人夜里看着,小满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不管是红薯地还是蔬菜大棚,都在距离村口最近的地方种植,只一东一西分布。小满跟胡老爹走了几步,就远远的看到空旷的土地里扎眼的屹立这四栋大棚,最后一个的支架已经搭建完毕,其他三个连带这茅草帘子和防雨布也都收整好。
它们的四周围并不寂寞,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到周边土地里的种子已经在破土,零零散散遍布这可爱的青色,被整齐划一的长方形土地圈这。
短短几天,埋下去的种子已经在发芽了。
走在这样充满朝气的小路上,胡小满眉眼间都是轻松的写意。
“哎,老哥,等一等。”
身后传来声音,胡老爹耳朵动了动,扛着锄头转身去看。跟在爷爷身旁的胡小满赶紧抱头蹲下。要不是爷爷个子足够高,她非得被削脑袋不可。
她蹲在地上顺势看去。
——是刘猎户。
刘猎户在后面看的真真的,追上来朝这胡小满笑出一口白牙。
他对胡老爹道:“我远远的看见是你们,去看大棚?正好一起,今个就完事儿了。”
“嗯,搭建完了才弄好一半儿,还有的忙呢,”胡老爹说这话就又扛着锄头转身。
刚起身一半儿的胡小满这个回是真的差点被削着,她赶紧又蹲下。
“呀——”胡老爹这才反映过来,问她伤没伤着。
“没,我是掉了东西,”胡小满笑呵呵的,鼻子在慢慢泛酸。爷爷是真的老了,头发灰白,记忆力后退,反映也开始迟钝起来。
胡老爹嘱咐她站远点安全,侧过头跟刘猎户说话,讨论起庄稼来依旧乐呵呵的。默默跟在后面的胡小满想:时光让人老,与其伤感不如把日子过好点,在好点,让爷爷奶奶过上最好的生活。
大棚基地里除了他们还有两个守夜的。
胡小满进大棚时下意识的弯腰,当时建造的时候考虑到空间大需要的热气量也多,她就让人把大棚的高度统一在两米五。这不高也不低的空间初一进去有些狭窄,她在里面溜达了一圈,觉的还好,因为没办法做到完全密封,里面的空气流通,温度比外面略高,整体来说完全适合蔬菜生长。
但就这样还不够。
胡小满走出来,习惯性的踹这手道:“师傅,你让人去找刘小飞要炉子,让他把打造好的家伙拉过来,今天就开始装,争取这几天就能下种子。”
刘猎户抬头看向有些阴沉沉的天,点头道:“看这样子是要下雨,不等等吗?”
“不了,”胡小满对着天叹气,“春季里都是雨,老天够给面子得了,这几天都没下雨,给红薯苗扎根适应的时间。咱们辛苦点,大棚收拾好了我给大家伙庆功,发奖励。”
周围干活的人都欢呼起来。
他们快一个月都没松口气了连轴转,辛苦是辛苦但福利多,不但一个月有让其他村民眼红的五百文,晌午还有炖丰富的饭食,有多余的就叫过孩子来一起,日子好的很。
由于还得阻组织人声。
学堂的位置就在村口的旧脚店内,来来往往的人都会做出像刘猎户这样,侧耳倾听的动作。
稚嫩的声音是最美妙的音乐,如此的动听。他慧心一笑,加紧脚步回村。
一板车,一板车,把东西拉到地头,众人才知道胡小满要的东西是烟筒,木炭和火炉子,跟普通红泥火炉不同的是,它更大,通身铁做的。
刘猎户又叫来五个人,加上护卫队的,很快就把炉子和烟筒架上。
二十米长的大棚里架的三个炉子。炉子之间间隔六米左右。
炉子们在距离大棚棚壁两步远的地方一线排开,成人拳头粗的烟筒呈7字形,连接这炉子的出烟口和棚壁上特意挖的出烟口。
一切都安装完毕。胡小满小手一挥道:“把木炭拉过来,试火。”
虽然木炭已经是烧成型的,但胡老爹还是不放心,叫上护卫队的人亲自把平板车推到大棚里来。
木炭燃烧起来时炉子里想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胡小满围着炉子转,仰面盯着烟筒看,其中一处衔接的地方冒出一缕极细的白烟。
她指着那片地方说:“这就是隐患。看炉子的人以后每天必须检查一次,碳气吸食多了会中毒而亡,使用的时候千万要小心。”
说的如此严重,刘猎户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