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玩一把大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说张翼和糜照,是在姜维和柳隐夺取函谷关两日后才夜袭了茅津渡。
    但从函谷关送信到轵关道上的冯都护手上,要比从茅津渡远了一日半的路程。
    所以冯都护几乎是同时接到了这两份战报。
    “先生,函谷、陕县这两地一下,则洛阳唾手可得啊!”
    相比于冯都护的有些蒙逼,负责协助冯都护处理军务的杜预,则是没有考虑到那么多,只见他欣喜若狂地说道。
    “唔,唔……”
    冯都护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到地图上。
    杜预很是有眼色,连忙翻出洛阳一带的地图挂起来。
    洛阳的地图,自然不是重新测绘的地图,最多也就是个大概地形,而且比较抽象。
    连最基本的比例尺都没有,只是估摸画出一个相对距离。
    但大体上判断一下目前南线的战局,却也是足够了。
    从长安到洛阳,若是要走崤函古道的话,有三个地方最为险要,同时也最为重要。
    它们分别是潼关,函谷关,以及陕县。
    从关中出兵向东,只要控制了陕县以西,那么基本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因为崤函古道过了陕县,就分成了一南一北两条道:北崤道和南崤道。
    这两条道皆是通往洛阳。
    前汉的孝武皇帝,废秦函谷关,在东面三百里处重设新关,后人称之为汉函谷关。
    此关是孝武皇帝为了增扩关中而设,行政意义远重于军事意义。
    汉函谷关,就是坐落北崤道上。
    而走南崤道的话,就可以直接绕过汉函谷关,直达洛阳。
    最重要的是,南崤道这一路上,可没有什么险关。
    只有宜安这么一个中等城池,根本起不到屏护洛阳的作用。
    故而熟知兵事的曹操,干脆舍弃了汉函谷关。
    宁愿在秦函谷关北边十余里的大河边上,新建一个关楼,与秦函谷关共同组成一道防线。
    (地图见末尾评论)
    虽说现在曹操所建的关楼,以及陕县还没有完全落入大汉的手中。
    但冯都护知道,这是迟早的事。
    说不定在魏贼看来,如果当真一定要失去这两处险地,那还不如早早把这两处的驻军撤出来。
    只是这两地驻军后路被断,眼看着既要丢地又要丧师,那才是最要命的。
    冯都护目光闪烁不定。
    眼下的战局,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意料。
    或者说,几路人马的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
    太原方向,司马懿不战而逃,关将军已经领军南下上党。
    高平关方向,石包已经渡过了丹水,进逼长子。
    按照送回来的战报分析,长子应该没有多少守军,说不定石包现在已经在长子城里了。
    至于崤函古道方向的战果……
    冯都护捏了捏手里的两份战报,有些苦恼地揉了揉太阳穴。
    所以老子的参谋团制定了一堆计划,有什么用?
    老子辛辛苦苦在这轵关道里游山玩水有什么意义?
    “季彦!”
    “先生请吩咐。”
    裴秀连忙应道。
    “你替我拟一封送回长安的奏章,就说关中的粮食优先送往函谷关征东将军(即姜维)处。”
    “喏。”
    冯都护再看向杜预:“元凯,你也帮我拟一份军令,誊抄两份,一份送到茅津渡的安东将军(即张翼)处,一份同样是送到征东将军处。”
    “先生请说。”
    “让征东将军和安东将军拿下函谷关与陕县后,兵合一处,以征东将军为正,安东将军为副,视战况而自主行动。”
    “喏。”
    两个学生奋笔疾书,冯都护坐到了主帅的位置,目无焦点,手指轻轻地敲着桉几,似乎在考虑着什么。
    不一会儿,裴秀率先写完了:
    “先生,请过目。”
    冯都护接过来看了一遍,点了点头,直接盖上自己的印章。
    封好之后,冯都护再吩咐道:
    “再写一封信,送往高平关,让他们尽快送到石中郎将手里。”
    说到这里,冯都护目光变得幽森起来:
    “就说后方粮草不足,让他想办法在上党就食,想办法自行解决军中粮草问题。”
    裴秀闻言,身子微不可见地一颤,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堪回想的往事。
    而正在抄写第二份军令杜预,手一抖,划出长长一撇。
    先生,这是直接明令让石仲容放开了手脚去干啊!
    上党的豪族,这一回,怕是真的要彻底完了……
    冯都护的目光又落到杜预身上,问道:
    “写完了么?”
    杜预还在犹豫着要不要重新再抄一份,毕竟那长长的一撇,委实有些太过难看。
    岂料听到先生的口气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