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魏国大将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相比于司马懿的老谋深算,苟道为王。
    曹爽就显得稚嫩很多。
    他从小到大,本就是权贵子弟,又是宗亲,深得曹叡喜爱。
    所以一生从未有过任何波澜。
    如今骤得高位,朝廷大权尽握于手。
    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如此尊荣,让他不免有些惶恐不安。
    为此,他一方面仍是极为尊重扶他上位的刘放孙资二人。
    非但没有削去二人中书省的权柄,反而是更加倚重二人。
    在初掌朝政的几个月里,他几乎是事事求问二人的意见。
    而另一方面,他又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求问门下,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
    其门下有一人,姓丁名谧,字彦靖。
    曹爽任武卫将军时,就已经与之交好。
    两人交情之深,甚至达到了让曹爽多次在明帝面前称赞丁谧,建议魏明帝重用的地步。
    曹爽一任大将军,就立刻提拔丁谧提拔丁谧为散骑侍郎,视为自己的心腹。
    丁谧亦知曹爽之心,于是进言道:
    “大将军虽有先帝遗诏,辅佐天子,但如今天下动荡,人心不稳,但有志于国者,不免裹足观望。”
    “古有千金买马骨,大将军何不起用不得志之贤士,以示进取之心?”
    曹爽叹息:
    “吾欲求贤,然却不知贤者在何处。”
    丁谧笑曰:
    “大将军若欲向天下展示求贤之心,最快的办法,莫过于起用那些本有名望,但志不得伸的名士。”
    “我大魏天下正中之国,名士何其多也?大将军何愁求贤而不得?”
    曹爽听到丁谧这个话,心头一动:
    “莫不成彦靖已有人选?”
    但见丁谧轻摇羽扇,摇头晃脑,胸有成竹地说道:
    “何平叔(即何晏)久有才名,曾注《论语》,又是武皇帝养子,这么多年来却不过任一冗官,可谓不得志耶?”
    “邓玄茂(即邓飏)少有令名,曾任尚书郎,又任洛阳县县令,后被免官到今,可谓不得志耶?”
    “诸葛公休(即诸葛诞)曾官至御史中丞,朝中同僚莫不谨慎相待,然如今不过一庶民,可谓不得志耶?”
    丁谧连说三人,皆是在浮华一案前,大有名声的人物。
    只是后来不管是官大官小,皆被曹叡一撸到底,不再作用。
    曹爽闻言,不禁有些犹豫:
    “这些人等,皆先帝罢黜之人,若是我任用之,只怕会遭非议。”
    事实上,浮华一案前,洛阳的权贵与世家子弟,人人皆是以参与名士交流清谈的活动为荣。
    曹爽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当时的他,与这些人交情匪浅。
    所以听到丁谧提起这些人,心头也是一动。
    但交情是交情,自己才任大将军不足半年,就做出违背先帝生前压制浮华之举,心里自然是有所担心。
    丁谧与曹爽相交多年,如今又是曹爽的心腹。
    对曹爽的心思自然也是猜到了几分,当下便笑道:
    “大将军何须顾虑?吾当年亦是牵连其中,大将军为何又不担心受人非议?”
    “正是因为先帝对这些人打压过甚,所以若是大将军破格而用之,他们就会对大将军心怀感义之心,此可谓士为知己者死是也。”
    曹爽闻言,仍是面有犹豫,沉默不语。
    丁谧继续说道:
    “再说了,当年受浮华一案牵连的人,又不止他们几人。近的有中书省两位中书之子,远的有洛阳那位的子弟……”
    “如今已是皆尽封侯,可有人说他们的不是?”
    “反观上将军,独掌朝政,却畏首畏尾,有求贤之心却不敢有任贤之举,若是被他人知之,只怕会大失人望。”
    曹爽这才猛然惊醒过来:
    对啊,孙刘两位中书的儿子,以前可是“四聪八达三豫”里面的“三豫”。
    更别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当年乃是被陛下亲自关在宫中几天几夜,以示警醒。
    现在他们都已经得封侯爵,吾却连任用亲信都要束手束脚,岂非为人所笑?
    想通了这一点,曹爽脸上露出笑容:“彦靖之言,令吾茅塞顿开!”
    于是他又问道:
    “却不知此三者,可胜任何职?”
    丁谧建议道:
    “何平叔,邓玄茂皆以才称,可任尚书,大将军早晚可咨询以国事要事。”
    说到这里,丁谧意味深长地说道:
    “此二人得大将军举荐,进入尚书台,自然会念及大将军恩情。”
    “到时候尚书奏事,自然是要先经过大将军。如此,大将军何愁权柄不固?”
    曹爽大喜之下,忍不住地叫了一声:“妙啊!”
    原来心腹爪牙之用,便是如此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